2)第一百一十一章 提防_初唐小国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恭带着几个礼部的官员正在和吐谷浑的使者慕容离进行最后的谈判。

  慕容离和一众部下这次的出使目标已经超标完成。

  别看慕容顺在信中说的凄惨,其实吐谷浑远没有那么脆弱,派使者来大唐求援纯属有没有枣先打两棍子再说,毕竟都向大唐称臣了,吐蕃打过来了向大唐要点好处也是应有之意。

  他们想过的最好的结果是大唐在松洲、益州一带集结兵力,让吐蕃投鼠忌器,从而减轻吐谷浑的压力。

  最次的结果便是大唐至少写信去吐蕃威胁一番,让吐蕃有所收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最次的结果便是大唐至少写信去吐蕃威胁一番,让吐蕃有所收敛。

  没想到这次大唐虽然没有出兵的意思,但竟然愿意卖武器甲胄给他们,价格还不太贵。

  吐谷浑不缺骁勇善战的战士,也不缺战马,缺的就是武器甲胄!

  在这样的前提下,谈判的进展很快,直到最后的价格才拉扯了一番,不过双方都知道这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既然是生意,当然要讨价还价一番才是。

  李孝恭带着人和吐谷浑的使者团扯皮了一下午,最终把交易价格定了下来,并约定在双方的边境交易,双方都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鉴于慕容离带着五百匹良马献给了大唐,大唐作为宗主国,总不能太小气,便先让吐谷浑的使者带着铁甲数百回去。

  处理完吐谷浑的事情,李孝恭回到礼部自己的公房,手下的人便送来了关于倭国的调查卷宗。

  李孝恭拿起卷宗仔细的看了起来,越看越是触目惊心,也终于明白王宁为何会如此提防倭国人。

  遣唐使藤原秀在长安住了两个月后,以银子开道,拜访了不少世家和朝堂臣工,不仅把带来的人顺利塞进各种工坊、学院中学习大唐的技术和官制,也逐渐摸清了大唐如今对倭国的态度。

  压根不把他们当人,自然也不会把他们当作敌人,这就是大唐从君臣到百姓对倭国的态度,这让他愤怒而又庆幸,愤怒的是大唐人实在是太目中无人,在他们眼中,除了唐人,其他国家的人都是猢狲,都是未开化的野人。

  庆幸的是大唐人对他们这些“猢狲”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们想学技术,说两句恭敬的话,送些礼物就行,想学习唐朝的官制,那些官员也会毫无保留的指点他们,听说这也是他们文化中的一部分。

  和吐谷浑不一样,倭国可不是大唐的属国,而遣唐使一百多人在大唐活动的时候态度又实在太过恭敬,要不是王宁提醒,倭国遣唐使在大唐的一系列动作根本不会引起大唐君臣的重视。

  看完卷宗,李孝恭又想起王宁说起倭国盛产金银的话,他虽然是礼部尚书,但骨子里依然是领兵打仗的统帅,叫来亲卫队长轻声吩咐了几句,亲卫队长就一脸兴奋的带着人出去了。

  李孝恭带着人回到府邸的不久后,亲卫队长也带着几个人抬着两个头被麻布袋套着的倭国匠人从侧门进了河间王府。

  军中的审讯术才施展了一种,两个房间里的倭国人就完全放弃了抵抗,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不管问什么,都老老实实的回答。

  半个时辰后,李孝恭带上从礼部带回来的卷宗加上审讯结果,带着两个倭国人在夜色之中扣响了皇宫大门。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