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章:房地产_我终将成为人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融杠杆可能很多人听过这个词,但也可能没有听过。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利用银行的钱,让自己收益更大化的一种资金运作模式。

  打个简单的比方,陈羽觉得未来股市会涨,所以打算把手上的资金都投入股市,但是他的资金有限,只有两亿日元,这个时候他可以将自己的两亿日元存进银行作为保证金,然后从银行获得二十亿日元,以这二十亿日元来投入股市。

  如果股市上涨10%,陈羽就能够赚到两亿日元,相对于本金来说,他所获得的利润就是100%。

  当然与之相反,如果股市下跌10%,陈羽的两亿日元也就全部亏完了。

  这就是金融杠杆的运作模式,在放大了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

  在赚钱的时候固然高杠杆可以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同样,在赔钱的时候,高杠杆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的时候,RB为什么那么多公司破产,大量破产的人跳楼自杀,甚至连银行都破产重组,除了金融环境的整体性崩溃之外,和泡沫经济时代杠杆交易的泛滥也不无关系。

  当时RB奉行的是沿袭自战时金融体制的经济制度,RB央行每年以“窗口指导”的方式确定信贷配额,也就是RB央行规定每年给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多少信贷额度。

  有一部很火的记录片《日元王子》,以RB央行为主体记录了RB经济的演变,其中就着重介绍了RB央行长期的“窗口指导”。

  这种体制有其有益的一面,因为在能源、冶金、钢铁、化工等实体经济行业,前期投入巨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是不愿意投入到这些行业里来的。

  如果没有国家或者央行对资本进行信贷控制,引导资金到实体经济行业,为整体经济夯实地基,在经济急需爬升,脱离泥潭的时候,就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入高增长行业,甚至脱实入虚。

  但是在泡沫经济时代,因为来自美国的压力强迫RB推行金融自由化,导致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行业,加之日元升值,出口贸易飞涨,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给当时RB实体经济行业带去了沉重的压力。

  RB制造业的锱铢必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风气,因为不拼命压缩成本的话,就活不下去。

  然而当时RB整体经济却在迅猛飞涨,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1988年RB外汇储备达到了9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1990年RB国内资产总值超过了20万亿美元。

  股市和房地产行业也在屡创新高,从1983年开始到1991年地价崩溃,RB的地价普遍上涨了两倍,东京的地价更是翻了三倍以上,真就卖了东京能够买下美国。

  而股市也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