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7章 朱棣无奈发现最傻的是自己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年的辛苦,容儿子偷懒一日吧。”朱棣笑道。

  两父子逐渐安静。

  “咯噔,咯噔。”

  马蹄踩在石砖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道信和马夫坐在前头。

  周围有骑马的,也有走路的,散开了老远。

  马车从西华门离开皇宫。

  西华门的北边是大庖厨,原来是供应皇宫的大伙房,后来在朱高炽的改革下,由皇宫事务局承办,改成了用工制度。

  主要负责六科,三院,六部等官员和宦官,乃至侍卫,杂役们的用餐处。

  每日的蔬菜瓜果肉食饮品茶叶,从市场上采购。

  “你的儿子,是个一心为民的,比你和咱做的都好,只是呢,正如他所言,万事有度,过犹不及,你要看顾他,免得他犯错。”

  朱元璋放不下的,永远是子孙后代。

  中国人都是如此。

  到死也忍不住的操心。

  哪怕躺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刻,也要嘱咐子女又嘱咐,生怕自己离开后,子女们过得不好,正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糟粕也有精华。

  “有父皇盯着,儿臣和炽儿都不会犯错的。”

  朱棣笑道。

  朱元璋摇了摇头:“你和你的哥哥们不同,他们不成器,死的早,让咱伤透了心,你则生龙活虎,好得很,以后啊,你不光要只知道打仗。”

  朱棣连连点头,极为的孝顺。

  乡村有社学。

  县有县学。

  州府有州学。

  省府有府学。

  国子监有四所。

  街道上,本来是上学的日子,却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少年们。

  他们穿着工字装,或者中制装,又或者奇怪的服饰,腰间挎着刀具,甚至有背着弓箭的,在街头大声的喧哗,一副天下老子第一的模样。

  弓箭社、投壶室,竹球场、蹴鞠场等地,这些游家子们最常见。

  “不好好读书,不懂得珍惜。”

  朱元璋不爽的骂道。

  恨铁不成钢。

  “以前我们哪里会这样,读书多么珍贵的事情,能去上学的孩子,谁敢不听话。”

  “大户人家的子弟读书,也有不成器的。”

  朱棣笑着解释。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们,不管能吃饱肚子了,手里还有了点钱,工作和生活稳定,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父亲的形象自然也就高大了起来。

  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们,父亲是他们的天,自然也就是他们崇拜模仿的对象。

  不愿意上学,把逃学逞威风当做男子汉的气概。

  是工人阶级诞生后产生的社会现象,并不因为大明或者大美,人性就有区别,属于社会必然发生的现象,更不是几部电影就能带坏多数孩子们的。

  马车漫无目的,京城由内而外的闲逛。

  京城内兴起的车行,行业兴盛。

  街道上。

  挂着各家车行名称的马车,随处可见,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这些个行当里,因为他们走得多,见多识广,容易欺骗压榨憨厚的百姓们,可不能放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