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8章 袁容的诧异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脱离了历史的轨迹,有了新的人生道路。

  就连金忠也已经在去年逝世,还有当年的北平系将领,许多的功勋也已去世,所以朱高炽有些担忧朱棣,朱棣五十八岁。

  历史上的朱棣病逝在了出征的路上,难道仍然要如此吗。

  朱高炽有些于心不忍。

  更让朱高炽有些担忧的是自己的身体,虽然目前还好,可是原主的寿命很短,朱棣去世后一年也跟着走了,为了避免意外,朱高炽只能趁着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大明打下根基。

  任何的制度以及想法,并不是朱高炽可以做到万世不变的。

  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犹如大学的校门,本来是打开的,也应该打开,可关了后很难再打开,所以还是需要看老百姓自己。

  犹如明朝朱元璋给了老百姓那么多的东西,甚至他们能把违法的官员,以及官官相护的官员抓起来,如果地方上仍然包庇,还可以去金陵,可这些很快烟消云散。

  西方的现代社会风俗,就是老百姓们自己争取抗争来的。

  朱高炽上一世看过许多西方的书籍,有些很认可,有些不太认可,有句话非常喜欢,关于英国专利权,贵族与工匠们的争夺史。

  西方学者给予的评价是,那些不愿意为自己权益抗争的工匠,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并不值得同情。

  这与东方的社会舆论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东方的舆论环境,基本上是对贵族的批判,给予工匠同情,这可能的确助长了一些方向。

  当然。

  朱高炽同时也认为,清朝是扭转这类现象,让人们失去抗争的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马可波罗的评价,那些亡国之人很可怜与敏感,痛恨可汗的士兵,那么清朝的人难道就没有这样的心理吗,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半相信,一半忐忑。

  朱高炽并不知道他为大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能不能被大明的百姓们继承,并发扬下去,因为社会从来不是固定又或者一往无前。

  如历史的长河,不进则退才是正常的现象。

  朱高炽只能夯实基础。

  现在就是他新提出来的,对于大明律的改革,更加的细致化的法律制定。

  “但是商人们的破坏力,相信在座的诸位,通过高丽的社会现象,有了清楚的判断,压制商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不压制更对老百姓们会带来破坏,属于农业上的土地兼并一样的性质。”

  “那么不能引导商业为社会与老百姓带来正确的效果,这会是亡国,甚至亡天下的根源。”

  “天下很大,大明至今没有探索到尽头,商业不能被禁止,因为禁止了商业,别的地区也会有商业,不进则退,带来的就是落后。”

  “并且大明商人们在海外,的确促进了国内的生产力,带来了国内需要的资源,以及为大明扩张了势力范围,起到了诸多的功效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