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断魂枪》看老舍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追求_老舍《断魂枪》的文化意蕴及启示_雨夜带伞不带刀全部小说 [雨夜碎花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摘要:一般研究者认为《断魂枪》是老舍献给传统文化的一曲挽歌,本文从沙子龙个人身份的变迁分析,认为其中确有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悲叹,但也潜藏着老舍对传统文化重获新生,以建构民族文化身份的自信和希望。

  关键词:《断魂枪》老舍文化身份

  1935年,老舍想写一部武侠长篇小说《二拳师》,后未写成,他便将其改写成短篇小说《断魂枪》。该小说情节简单,讲述了沙子龙这一武林高手改变身份当客栈老板后的境遇,串连王三胜卖艺、孙老者与王三胜比武、孙老者献技三个小片段。其中沙子龙从侠客到客栈老板的身份改变铸满了作者深沉而凝重的文化情结。“身份”(identity)作为一个从心理学引入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原意“就是一个个体所有的关于他这种人是其所是的意识”①,这种意识在社会剧烈变动时期往往不断变化。老舍《断魂枪》的创作,正体现了30年代中期民族危机时刻,作者对民族文化身份的思考和追求。

  一、个人身份的转换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这是小说第一句,也是第一段,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沙子龙个人身份的变化:由走镖的武师变成了客栈的老板。马克思曾经谈到,人们只有在自己的生存方式中才能获得对自身的把握,也就是获得自己的身份。现实中,人们的生存方式表现出职业化的特点,身份往往由职业角色而定。一方面,身份比角色含义更广,同一个身份可有多种角色;另一方面,身份的定位又受制于角色,职业角色的变化往往会导致个人身份的转换。沙子龙职业的改变就引起了其个人身份等诸多方面的变化。

  首先,外在的变化最明显。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可是随着身份的变化,沙子龙外貌有何改变呢?小说轻描淡写地说:“他身上放了肉。”这一句让人无限感慨,让人联想到刘备曾因髀里肉生而感触落泪。要知道沙子龙是一个侠客,一个曾经纵横武林的英雄,自创“五虎断魂枪”,打遍西北无敌手,获得“神枪沙”的称号。可如今随着镖局改了客栈,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闲时就是溜溜鸟。

  其次,随身份改变而来的内心变化。身份的改变往往会有一定心理落差,身份角色差别越大,这种心理落差就越大。从“镖局”到“客栈”这是一种身份的转换,“客栈”使得沙子龙从一个盖世大侠变成时代的弃儿,这种身份的转换中有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巨大心理落差。小说中,作者特别注重对沙子龙身份转换后的心理描写。小说从传统的外视角转向内视角,着重写沙子龙的内心世界,来表现沙子龙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