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七章 孔静怡的身世_靖天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衍圣公。而且每年对孔庙的祭祀都是有这位孔主簿负责的,作为孔圣的嫡系子孙,孔克玄在大临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每年都会有新晋的御史不顾自己上官的劝告,像平帝上书,但是每一封上书的最后结果都是石沉大海。被平帝留中不发。

  有些不死心的人,还会选择当堂奏禀,这样的人虽然不会当堂被指责,但是后来的官路走的也不会太好。平帝不会对这种事情上心,可吏部却会。几乎每一个当堂上奏过的官员,都会被外调做官。这种东西渐渐地变成了一种外调的申请方式。

  孔克玄倒是不反感这些东西,反正和他的关系也不太大。他这辈子多半是在这个位置上坐着了,也不用担心出现太多的人要他做官,平帝会猜忌他什么的。他这个孔圣后代的名头太大了,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拜帖给他拜年。甚至于几乎每一任大理寺卿在上任之后都会亲自到孔家递一封拜帖的,孔克玄自然会接见他们,虽然那些人很多都是公公正正地和孔克玄说话,但是孔克玄自己还是知道还是需要严谨一些的。所以经常都是各叫各的称呼,只要不冲突,都没什么大事。

  孔克玄都已经无法保证自己的衍圣公的尊贵,却依旧保护得了孔静怡的安全,这可见孔克玄的付出,但是也能够从中看出来孔家主母也在暗中做了周旋。如果不是孔家主母说孔静怡是被自己送给高月溪(孔静怡母亲的原名)的话,孔静怡是会被带走的。不管孔静怡那时候几岁,朝堂上那些官员是不可能在意这种东西的,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是犯了这种大罪的,都是必须要被处以极刑的。

  这和党派什么的没有太大的关系,和这个有关的事情是皇帝的性命和尊严。古代有很多帝王,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些事情,他们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可能有人比皇帝爱惜生命的(有很多帝王都有过对丹药等东西的探索),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自己的名誉。

  总有些东西要比生命重要,只是对于皇帝来说,最重要的不只是生命,还有声誉。被朝堂上那些官员骂,那是可以忍受的,不忍受的后果就是被骂的更惨。

  皇帝被大臣嘲讽或者辱骂,大臣们可以去圆场。可皇帝被刺杀不杀个昏天黑地的话,那么就会被人扣上一个大帽子——君辱臣死的大帽子。有什么事情比皇帝被刺杀更加侮辱皇帝的吗?没有,在当今这座天下都没有。

  所以他们不可能说出什么念及株连之人年纪太小的话,就不杀了的话,哪怕是说话再不经过脑子的御史,也知道有的话是不应该说的。他们只是心直口快,或者不懂得恭迎。他们不是傻子,谁也不可能看不出来自己所面对的是一方泥潭,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自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