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四章 和稀泥_靖天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能够分清楚自己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的。

  大临这么些年的问题在哪里,他这个大临官场上的老人自然是知道的,而且知道的还不会少。可是他也知道,大临今日之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也不是一言一行能够解决的。

  他能够做的事情,其实也就只有那几点而已,无非是保证皇帝一方的势力,保证大临不会有大问题。在别人,哪怕是卢阳王和平帝的眼里,他蒋忠宇就是大临朝堂上最为古板的那一类人,可是他如果不古板的话,大临可能会比现在更加危险。

  有时候抱残守缺也是一种智慧,当然蒋忠宇不觉得自己有智慧,他如果你能够再年轻个十几岁,说不定还有那种布局的心气,可是他不能够年轻了。

  而自然他也不可能再有那种心气了,他倒是羡慕那些不顾一切的年轻人,只是他已经不再是少年郎。也许会有那种到年老时依旧如少年的人,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可是那种人不是他,他虽然还可以骑马,但是那只是他的操守而已。

  他不可能再有当年刚刚加入大临官场时的那股子心气了,那股子少年凌云的壮志。他也不自诩是大临的缝补匠,他知道自己只是这个在大临朝堂上垂垂老矣的一个官员了。

  卢阳王不懂蒋忠宇,平帝不懂,沈均也不懂。整个大临也没人懂。他蒋忠宇所做之事,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没有道理的事。

  哪怕他说的很符合平帝的心意,但是平帝也觉得这不应该是他说出来的话。因为在他们眼里的,蒋忠宇是大临朝堂上少数的几个老古板,少数几个守旧之人。没有哪一个兵部尚书,能够做到自己每年都能够试一试新制成的冬衣在大雪里的感觉,也不是每个兵部尚书都能够做到去骑马和射箭的。

  但是蒋忠宇做到了,从他在兵部任职开始,不管他是兵部的主簿时,还是他已经是兵部的尚书后。这个其实在做官开始,就已经在兵部的老人,对于大临的了解比任何人都要深。

  蒋忠宇,自大临晟化元年之后,就一直在兵部做官,因为官职升降的缘故,几乎遍历了整个兵部的所有官职。要知道在进入兵部之前的蒋忠宇,可是曾经做过都督府长史的人。而他在兵部却做过主簿之类的官职,那不是因为蒋忠宇做事的失误,而是因为当年的文成皇帝对他的历练,蒋忠宇今年六十二岁,大临晟化元年的时候,他就做过三品的长史,那时候的他不过四十岁,只是个在官场上还算是年轻的人,那时候的他就已经相当于一个侍郎的官职。

  可是在外面飞黄腾达的蒋忠宇,却选择回到了京城,那位还算年轻的三品长史,在最后竟然只在兵部落得了一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那是从五品的官职而已。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