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朱勔的这个儿子有点意思_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采是有目共睹。

  大贪官,前荆湖北路转运使施重汣,就是因为他发表在《东京风华报》上的一篇文章落马的。字字如刀,畅快淋漓,引起朝野极大公愤,御史们风闻弹劾,引得官家大怒,进而御笔问罪,发配琼崖。”

  朱嵩满脸崇敬,“《东京风华报》上的那篇《江陵一害,祸国殃民,陷君父于不仁》,原来是先生所写。在下拜读过,刀笔锋利,真可谓讨贪檄文。”

  “朝奉过奖了。”长孙谟连忙答道,忍不住瞄了刘国璋一眼。

  这《东京风华报》是他怂恿着陵光院和厚德宫两位,花重金开办的。

  首先创刊号直接用的是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格局啪得就上去了。

  其次使用《梦溪笔谈》里记载的杭州毕昇活字印刷术。

  加以改进,以陶活字为模范,制成铅锡合金的金属活字,再采用了某种秘制的油墨,以及特制的纸张。

  印刷的速度和效率数十倍提高,还能反复使用,成本能让其它新闻纸绝望,再搭配上捷顺运输社迅速铺开的运输网,飞快地向天下各州县扩散。

  第三就是用钱砸!

  用丰厚的俸禄,聘请了几位年轻俊杰为编辑,好几位名士大儒为编委,再广撒令人心动的润笔费,遍邀各地文杰俊士,执笔写美章雄文。

  影响力一下子就上去。

  自己的那篇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反复炒作,达到了某种效果——按照刘二郎的话,我们算是占领了文化宣传阵地的一处高地。

  “不过在下,还是喜欢读《风闻报》。”朱嵩矜持地说道。

  刘国璋眼睛一亮,你聊这个,我就不困了。

  长孙谟却尴尬地用脚趾头在地面上抠出个三进的院子。

  《风闻报》虽然同为刘二郎所办,却直奔下三路,不是和尚暗通某府贵妇,就是书生私会某院姐儿,精彩绝伦,详略得当。

  期期劲爆,篇篇惊艳,最受汴京街坊官庶军民们喜欢。

  刘二郎不好意思把它挂在陵光院和厚德宫名下,直接挂在悦来客栈名下——悦来客栈贵宾房客,入住时可免费提供一份最新的《风闻报》。

  朱嵩欣喜地说道:“我最喜欢的就是《风闻报》时不时夹带的香艳彩画图片,数量不多,张张精彩,随机夹在一份报纸里,全凭运气缘分。”

  “没错,这些图片都是翰林图画院学士待诏们下海,亲笔所绘,可永世流传,极为珍贵。”

  “我收集了五十余张,花了一千多贯。”

  “朝奉豪气!”刘国璋竖起大拇指道。

  长孙谟听得目瞪口呆,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去学画。

  有他作陪,刘国璋和朱嵩说了一刻钟的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旁边那位猥琐道袍男有些不耐烦,连连咳嗽了几声。

  朱嵩不慌不忙地转言道:“统制使,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