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番薯在华夏土壤的前景(日更万字)_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灾的拙荆遇上了,便在此地开荒垦地,生儿育女,也算是在这乱世之中,寻得了一片苟安之地。”

  黄重真一边将剥下来的番薯皮扔到旁边的鸡舍里,一边缓缓咬着隐隐冒着香气热气的番薯肉,同时听顾同应娓娓道来,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直属于大明朝廷的三大营精锐,在土木堡之役中损失殆尽之后。

  为了应对日益频发的地方叛乱,大明的军权便有着下放的趋势,以家族或者民族为基石的军队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平寇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戚家军和俞家军,西南的白杆兵和狼兵。

  辽东李成梁家的辽东铁骑,以及明末分别由卢象升和孙传庭拉扯起来的天雄军和秦军,便都是其中的翘楚。

  不过,这些军队虽然带有较强的家族或者私人性质,却无不忠君爱国,为着大明这个最后的汉人王朝,付出了一切。

  与戚继光李如松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相比,吴三桂左良玉之流,相去甚远矣。

  而顾同应与他带来的江南乡亲们,在这越发纷乱的世界里,显得那般微不足道,却也在用自己所熟悉和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脚下的汉地和夏土。

  所以,黄重真起身,“啪”的一声站直,并指成掌举于脑际,将手臂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郑重地朝顾同应既其乡亲,行了一个标准的现代军礼。

  周吉及其余少年,便连吴三桂,也都心甘情愿地照样施为,既是尊敬,也是感谢。

  顾同应不明所以,却也感受到了少年们的诚意,连连摆手说道:“这是作甚?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倒是顾炎武,既觉庄重,又觉有趣,“嘿”的一声也将小身板挺得笔直,小手也勾在小脑瓜之际,形成了似模似样的现代军礼。

  黄重真哈哈一笑,替他纠正了一下细节,便轻抚他轻柔的汉家孩童发髻,后者抬起头,朝他莞尔一笑。

  重新坐下后,黄重真透出一丝凝重,对顾同应说道:“如此说来,辽阳与广宁两地的番薯,已尽为后金所得?”

  “确是如此。”

  顾同应无奈而又心疼地点点头,旋又宽慰他道:“不过你也不必过于担心,建奴惯不擅耕作,又不悉番薯习性,北方见过此物者又甚少,故哪怕是知晓此物高产,想要研习透彻之后大范围种植,也必定需要好多年时间。”

  黄重真默然,他一直认为,番薯应当在大明中叶以后,便已悄然传入华夏。

  只不过因为通讯不发达,官府不重视,且华夏百姓向来喜欢种植古老传乘下来的作物,对于外来物作大多比较排斥。

  加上小冰河现象越发严重,天灾越来越多,人祸也随之越演越烈,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人,出于诸多原因加入造反的行列。

  安心种地的人与环境,都越来越少,故而迟迟未能得到推广。

  这种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