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5章 骑墙_大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熊腰,四肢粗壮,无怒自威。

  年仅三十五岁的他,已经是整个辽东最重要,且唯一的大将,朝野瞩目。

  此时,他蒲扇大的手中,紧紧地扯开着一封书信,手背青筋毕露,而手中则全部汗水。

  一向喜怒不形于色,此时却极为紧张,以致于书信绷紧,都快撕裂。

  这是一封来自于沈阳的书信,来自于他曾经的上官,曾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的书信。

  不出意外,这是一封劝降信。

  而与舅舅祖大寿的官方形势的劝降不同,洪承畴的书信,则多是说一些局势,更加的击穿人心。

  自松锦之战后,辽东局势,彻底败坏。

  九月,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不过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

  换句话来说,他已经退无可退了。

  只要满清愿意,随时可以围困他。

  而洪承畴更是明言,即使是山海关,满清拥有上百门红衣大炮,攻破它,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就这几句话,就已经让他遍体生寒。

  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实话。

  “不曾想,洪总督,竟然还是活着。”

  吴三桂吐了一口浊气,轻声道,打开了话匣。

  “吴总兵!”

  对面坐的儒生,则笑吟吟地说道:

  “洪总督饱受尊重,我国赖以为重臣,权势更甚于明廷,而我国,一向优待降臣。”

  “而像吴总兵这样主动归降的,则更为不同,我们大清,更是诚意十足,只要您愿意归降,不吝封王。”

  吴三桂缓过来,他抬眼道:“我吴家世代忠良,陛下对我恩重如山,不可能会投降。”

  “对于贵主的心意,我吴某,只能辜负了。”

  “吴总兵,如今山海关外,仅余宁远,上个月战事刚罢,您还没明白什么吗?”

  儒生立马换了个口吻,开始强硬起来。

  “我当然明白,贵主病逝,贵国怕我趁火打劫,不由得先下手为强,顺便,也能转移矛盾不是?”

  吴三桂一听这话,毫不畏惧,反而轻笑道:“虽然仅余宁远城,但吴某这数万关宁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好,我明白了。”

  儒生这才收敛起笑容,郑重其事道:

  “就连孙督师都亡故了,吴总兵还如此坚持,在下佩服。”

  “山高水长,日后咱俩总有机会相见的。”

  说着,露出意味深长的一笑。

  吴三桂眼睛一眯,没做理会。

  不过,他此时心中已经有所动摇。

  亲朋好友,泰半都在满清,投降了不少,都言不错。

  但同样,这边的崇祯皇帝虽然有时很令人绝望,但对他信任有加,还赐予了尚方宝剑。

  钱财方便,更是极力供应,所以他松锦大战后,短短一年,就重新组建自己的关宁铁骑。

  在大明这边,他地位尊崇,实在没必要投满清。

  “若不是孙督师阵亡潼关,后所等三城被破,咱真不愿见清人。”

  面对自己的幕僚,吴三桂面露为难之色。

  李友松闻言,捋了捋胡须。

  您连建奴都没喊,意思太明显了吧。

  他不由得叹道:“虽然明廷如西下之落阳,千疮百孔,但江南胜地仍旧在手,总兵还得三思而行。”

  “嗯!”吴三桂点点头,若是一个南北朝而言,大明这边也是值得期待的。

  到时候,作为唯一的骑兵,倒是用处极大。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