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章_沉没的甲午之我来逆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子辰回到苏家,瓜尔佳氏、喜塔腊氏以降纷纷嘘寒问暖不提,顺天府学这边,考试也接近了尾声----清代规定,县试每场必须当天就交卷,而且不给(不准用)蜡烛,于是乎赶在天色全黑之前所有考生都交了卷,不过对于充当考官的知县来说,一天的任务才刚刚开始,接下来阅卷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早在康乾年间,清廷就规定本县的学官不准负责县试的出题和阅卷,只有知县才允许负责这项任务,但由于清政府一直执行捐纳制度,导致相当一部分知县文化程度不高,连基本的出卷都无法做到,逞论更复杂的阅卷了,因此很多时候阅卷的任务就落到了知县聘请的幕僚师爷的手中,也因此导致了各种行/贿/受/贿事件的发生。

  不过大兴是京县,地处天子脚下,清政府就是再不要脸,也不可能安排捐纳出身的知县,所以苏子辰这科的试题也好、阅卷也罢,都是正六品的知县大人亲力亲为的。只是话又说回来,即便是知县亲力亲为,他也需要人协助不是。

  “二府,这科里面有哪几家是需要持重的?”京官难为,谁都得罪不起,因此即便是号称最公正的县试,也得来些微操作,好在正六品的大兴知县已经不是刚刚当官的愣头青了,知道什么事即便违心也得照旧例来办。

  “回堂尊的话,”方县丞报了几个座位号出来。“都是下面人仔细确认过的,不会错。”

  清代对科举舞弊还是抓的比较严格的,再加上没有哪一家能真正的肆无忌惮,因此所有这些要注意的考生号码,家里面都没有人来刻意来打过招呼,但没打招呼并不意味着大兴县就能对这些考试视若无睹了----这些考生真要是不学无术也就算了,要是还有点知识基础、文章底子,你把人家黜落了,当面也许会说一句自家子弟学业不精什么解嘲话,可接下来知县的仕途还能想着往上走吗?

  “把这几份卷子先抽出来。”进士出身的知县咬牙切齿的冲着方县丞训到。“二府,别在里面搞什么虚头,要是本官知道你在捣鬼,日后自有回报。”

  方县丞却不亢不卑的回道:“大人直管放心,下官也是知道分寸的,如果真有什么虚头花头,铁定也有大人的一份在。”

  知县怒极而笑:“如此甚好,二府且先回去休息吧······”

  方县丞指了指试卷道:“那这卷子······”

  知县看也不看方县丞,只是丢下一句:“既通文墨,断不会出了五十名外。”

  清代县试按考试成绩以五十名为限,第一到第五十名画一个圈,圈内分内外两层,外层三十名,内层二十名,亦有不分内外,列五十名为一大圈,其中居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者,为第一名,然后逆时针排写,出50名圈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