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_金瓯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是属于李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被马扩当场点出批评,心中十分不快,表面上却也不得不点头表示马上就去查问。

  然后谈到正题,谈到收编西山和尚洞及胭脂岭等山寨的义军之事。马扩表示,一二日内将入山寨去会见张关羽、赵邦杰、石子明等头领。现在马扩是受了宣抚使之命,名正言顾地到这里来办理这件大事。刘鞈心里虽不愿意,却也不能再公开反对了,他只好在饷项、军械、给养等问题上,多方刁难,谈了半天,谈不出一个明确的结果。最后忽然冒出一句话来:

  “山中——莠民,”文官们最会斟酌字眼,这回刘鞈算是让步了,“乱民”被升格为“莠民”,表面上提升一级。“久已不沾王化,廉访此去与张关羽、石子明等人打交道,务须谨慎从事。”这段话可以证明他在思想上仍是反对与义军合作的。接着又说,“收编之事,往复谈论,非旬日一月内可了。闻说宝眷尚在保州,如燕山有失,保州首当敌冲,情况可虑。子充何不先去保州,把令堂与令正都接到真定来,就近照顾,无后顾之忧,这样岂不是家国两便?”

  这番话倒也说得入情入理,使马扩有些怦然心动。对家事,他虽早有安排,托了赵娘子,但在战争突然爆发的情况下,母亲和妻子、侄儿是否已经迁入山寨,他还没得到消息,很想去打听一下。不过,这一次他冒着大雪,飞骑来到真定,目的就为了要尽快实现收编义军之事。刘鞈关心他的家事,莫非是有意转变话题,把收编之事拖延下去,这仍然是一种消极反对的方式,使他感到非常失望。

  从他在和尚洞山寨中听到战争爆发的消息以来,他心中涌起了一个美妙的想法:既然大敌当前,各方面都应该尽弃旧嫌,消除成见,共赴国难。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凡是披毛戴发、有血有肉的大宋子民,都应当信奉、遵行这一条。在他丰富的想象中,已经出现董庞儿与张大哥他们的合作,义军与宋朝的合作,西北边防军与宣抚司的合作,朝廷中文官与武官、大臣与大臣之间彼此团结合作的美妙前景。如果大家都团结起来,化私仇为公愤,就不难打败共同的敌人。他看到的是有几千万人民的涣泱大国的宋朝和只有一二百万人的草创的金朝。力量对比,仍是我方占的优势,关键就在大家能不能团结,大家愿不愿意合作?

  这种想法确是十分美妙的,不过能不能团结、愿不愿合作,是否别人也和他一样把这一条看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尚有待于事实之证明。首先,在太原会议中,他就看到童贯与张孝纯之间的激烈的争吵,不但不是尽弃旧嫌,而是在新的情况下,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在这里,听了刘鞈这种消极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