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零八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有天赋,虽然以前她演的是戏剧,但拍电影显然能够胜任。

  最好的内助,还是李诗婧和塔娜。

  进入1918年的初夏时,中国的经济依旧是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经过近半年的建设,各省份的铁路陆续开通。

  帝国人民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生活的巨大变化,物质生活开始越来越丰富了,生产力越来越高了。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地经济发展也没有了阻碍,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同时帝国今年积极向国际扩张,很多商人走出了过门,在世界各国赚取利润,同时也从国内招工,分担了帝国的就业压力。

  帝国其实很多工程都要建,而且也有钱可以建,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才来筹划这些工程建设。

  因此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国民没有加入到高速的经济运转中来。

  这一部分国民,主要分布在那些道路还未完全修通的省份地区。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即将结束,中国的这一人才短缺局面将得到缓解。

  随着德国的战败,中国就可以从德国招募到大量的工程师了。

  同时协约国的工程师也有很多,也可以从这些国家招募一些工程师到中国来。

  加上中国自己的培养也已经走上了正轨,因此只要再过几年,中国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就没有阻碍了。

  中国如此疯狂的建设基础设施,这是为了提高战争潜力。

  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只有交通通畅了,人员和资源才能充分的利用,经济才能发展,战争到来时才有钱和资源。

  奈何是现在是人才遭到限制,否则夏钧很乐意玩一玩国际资本的手法,弄点经济泡沫出来。

  现在搞泡沫,想把钱投入到实体经济中都受限制。

  德国在一战前出现过铁路投资热潮,当铁路投资泡沫破灭后,经济虽然受到打击,但德国的铁路却为后来的德国经济、战争造就了繁荣与方便。

  当一个国家的泡沫被扎破后,经济阵痛是有的。

  但想要恢复也很容易,通常政斧可以对外发动战争来带动经济,或者通过政斧拨款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来恢复社会经济。

  此时中国也不需要搞泡沫,因为建设已经是最大力度了。

  同时俄国还有大量的工程要建,一切都得慢慢来。

  七月初,华东书店上架销售了一本励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讲述吴忠云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青年,成长为一名帝国优秀士兵,以及优秀建设人才的故事。

  整篇小说中充满了刚毅的奋斗精神,以及对民族思想的宣扬。

  此书一上架,立即被各大学校定为学生必读作品,印刷了十万本上架没多久就被买光了,第二批印刷了二十万本,则以惊人的速度被一抢而空。

  华东书局再次加印一百万本,依旧是被各地学校及闻风而动的知识分子们抢购一空。

  很快教育部也出来宣布,将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定为推荐阅读教材,夏钧也在《复兴报》上推荐人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席卷中国上下,为进一步强化国民的民族意识,以及知识分子的奋斗意识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