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十八章咎由自取_鬼谷神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十八章咎由自取

  不过,赵鞅此时也像是应应景一般,对于赵午刚才所言给了一个足够重视的表情,因为此时所有其它赵氏一族的长辈还有家臣都在看着他,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明白此时赵午所仰仗的是什么?

  “赵午兄弟,你所说到也合理,而且看起来理由也十分充分,可却忘记了一点,也是我们赵氏得以长存,甚至于其它世族卿家得以长存的基本,那就是对家族的忠诚。

  范氏与仲氏这些年来一直对我赵氏多有嫌屑,甚至到了只差兵戎相见的地步,非是我赵鞅懦弱,而是考虑到我赵氏一族大家的利害关系,所以对他们一直忍让退步,可这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刚才赵午兄弟所仰仗的无非就是你是范氏族长之外甥,而你又是中行氏族主的女婿这两点身份而已。

  这本该成为化解我赵氏一族与范氏、中行氏纠纷矛盾的有利之处,促成赵氏一族与其它二族世代友好,以图稳固我晋国大业。

  可兄弟不仅不为赵氏考虑,为三族和睦考虑,为晋国考虑,却把他当成你的资本,以此为把持,以此为支撑试图挑战赵氏族规。

  看起来赵午兄弟其心已异,与我们赵氏一族并不同心了,是不想再成为我赵氏一族了。”

  赵鞅把赵午所做仰仗的关系说清,也间接说明为何今日赵鞅会如此重视的原因。

  一切皆也正是因为赵午的身份,既与范氏有关,又与中行氏有关,就如同赵鞅所言,若赵午忠于赵氏本家一族,那么这种关系可以为赵氏与范氏、中行氏提供好处。

  可若是把持这种关系,公然有违族规,那么就是背叛赵氏一族,若说依着邯郸城与范氏与中行氏联手,那赵氏一族就危险了。

  而他最后一句话也是给赵午最后再敲一次警钟,明确了他行为的危害,同时也算给他最后一个机会。

  (在春秋战国之时,这种联姻很多,也包括后期的质子,就是相互把列国太子质押在他国的行为,一开始到也能把两国关系搞好,如同一个成语,秦晋之好所说的故事一样。

  但其实真正到了危及列国甚至于家族利益之时,这种关系并不牢靠,毕竟有本事的女人,还是少之又少,非像电影剧里面那种可以左右两国关系。

  其实后期大明朝就不与外族合亲,就是知道合亲并没有多少用真正的作用,反而遣害自己的子孙,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此书之中的楚国最后也联合其它列国一起灭了越国,儿楚王算起来也越国的外戚,就是一个例子。

  战国之后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数不胜数。

  上文也讲过,当年赵氏孤儿赵武其实也算是当时晋国君的外孙子,可依然几乎把赵氏一族灭了,也不讲这一层姻亲关系,在中国姻亲关系并不牢固,不比血亲,现代社会就更难说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