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八章 上不了台面_别吵,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工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明制作完成自己的墨宝,此时笔和墨都有,此情此景怎么能不写两个字儿呢,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呢?

  苏明提笔便在家里的宣纸上写下了陶渊明的一篇名诗:《饮酒》,若是种上点儿菊花,这还真有点儿陶渊明当初的意境。

  苏明手中抑扬顿挫,用的是自己制作出来的最细的一支毛笔,这种笔适合写蝇头小楷,或是宋徽宗的瘦金体。

  而苏明最拿手的便是宋徽宗的瘦金体,骨瘦嶙峋,但却傲骨挺立。每一个字都像是刀刻斧凿一般,写在纸上,同时也刻在心里。

  这是从事雕刻工作的人都有的一种习惯,写字就像是在雕刻一般,写的同时也在刻,刻的同时也在写。

  这一点,苏明在爷爷身上感悟的最为明显,因为爷爷最拿手的书法便是魏碑。雕刻的时候用魏碑,写字的时候依然还是魏碑,这一手魏碑虽然拿得出手,但是工匠的字写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这些在所谓的‘专家’眼中上不了台面!

  在华夏,一切专业者都有机会抬头,唯独写字。写字想要出头的机会太过渺茫,每个会写字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临摹过他人的字体。

  苏轼、欧阳询。刘石庵......等等一系列的字帖,但是又有多少人懂字?

  艺术,若没有人懂,那他就一文不值。随即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专家,有继往开来的野心,但是却无继往圣之绝学的能力,终日群魔乱舞,胡乱涂抹自得其乐。

  同时批评鉴赏者不懂风雅,羞与为伍,而对于其同党,则是阿谀奉承,商业互吹。而这种专家,在目前这种情形下,当然也就越来越多。

  苏明曾经也以为,写字是一门艺术,但是等到当他去到了京都艺术学院的时候,他才发现,现在这门艺术逐渐似乎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了。

  苏明轻轻写完一首诗后,便缓缓收了手中的笔墨,虽然墨迹还未完全干透,但是已然可以看出苏明这墨色重且凝实,没有晕开的迹象。

  这块儿墨到是适合蝇头小楷和他写的瘦金体来用,至于作画,则是更适合人物画像了,凝实的墨迹,能够让画师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形神。而至于大开大合的山水良景,那就不成了。

  苏明收笔,一旁的无人机将这一切都清晰的记录在摄影机里,这些都是苏明一会儿要发出去的素材。

  苏明看了看时间,再过一会儿他就要去江州市了,昨天叶如歌给苏明说好了要来青云镇,让苏明去江州市来接她。

  毕竟这是自己的粉丝,苏明没办法,最后只能选择答应她了。

  叶如歌家住在距离江州市不远处的金陵,坐高铁也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叶如歌应该已经在车上了。

  “这博主当的,还要接送粉丝。”

  苏明摇了摇头,带着二哈开着自己五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