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契机_142_王朝伪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瘠,难免闹饥荒。”我思考着说,突然我想起了什么,忙不安的问道,“镇西将军黄昭信这人到底如何?”

  “皇上放心,黄昭信是臣当年的部下,臣了解此人,山陕一带无人不知他的大名,郭七兆交给他没问题。”七王爷给我吃起了定心丸。

  可这正是我不安心的地方,那里可是陕西啊,这意味着什么?李自成、张献忠?这不是个好兆头:“七叔,这郭七兆可是真名?匪首里有没有姓李或姓张的?”

  “这……皇上,郭七兆本是凤翔农户,排行老七,本无名,五年前因抗税杀死税官,逃至山林聚众为匪,遂名七兆。他手下多是些无地流民,倒没听说有什么姓李姓张的厉害人物。”

  噢,这事是我想岔了,就算真有李自成、张献忠,难道现在便出生了?又一定在郭七兆手下?说不准朝廷要是镇伏不了姓郭的,倒还真会出个李自成、张献忠来。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怎么对付眼前的乱局,不使其他地方有异心的豪强效仿郭七兆。

  是该下决断的时候了:“七王,你传朕的旨,江北各道各府务必严防严守,不可使郭七兆作乱消息再行扩散。另外传旨各镇各营,令他们加紧兵备,防止有人效尤郭匪,形成匪势,祸乱百姓。”

  “是,臣这就去办。”七王爷应了一声,便要出去。

  “七叔回来,朕还有事要跟你说。”我又把七王叫了回来,“你刚才说郭七兆手下多为无地流民,如此说来,凤翔无地流民很多了?”

  七王爷想了想回道:“是,此事户部方明德他们更清楚些,不过臣也略知一二。这流民不要说在凤翔,就是整个江北各道都是很多的。”七王爷道,“江北各道土地不似江南那般肥腴,并且十之七八为士绅富户所有,其他农户有几亩薄田的倒还可养家糊口,无地的只有租种大户土地,连土地也租不起的那只有去做流民了。今年天时不好,江北百姓十中少说也得有一个是流民。皇上,这是大隐患啊!”

  确实是大隐患,从古到今同样的一个道理,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国家安定,百姓流离失所,国家想安定也不可能。郭七兆这乱子看似强匪作乱,从根子里来说其实还是土地分配不公造成的。要想彻底解决国内的问题,那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和百姓生计问题。这才是防止内乱,集中精力对外抗争图强之本。

  道理我是明白的,可要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大汉朝怎么说也是个封建王朝,统治的基础是地主阶级,虽然我知道这会造成阶级的尖锐矛盾,并有心去改变它,但这和整个朝廷的传统力量的利益是相背的,我如果强行进行类似于土地改革的政策变动,一定会遭到整个朝廷的强烈阻击,最后解决不了土地问题,还会把我也搭进去,实在是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现在虽然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似的工场,可是以现在的这种规模和生产方式,根本不可能吸收如此大量的无业流民,一句话,想在现在的情况下发展大工业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大问题需要长时间来解决啊!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危机,不使它成为火种,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七王,传谕各地,务必安抚流民,官府对他们进行救济施舍,不能使流民情绪波动太大,引起更大的乱子。另外……”我想了想,又把想说的话收了回去,“先就这样吧,解决眼前的事情重要,其他的――慢慢来!”

  “是,皇上。”七王爷点头道,“大汉要想江山永固,皇上任重而道远啊!商税做的好,皇上若有其他新政,臣坚决!”

  唉,七王是好,可要是知道我打算来个翻天覆地,他会怎么想?

  (古代所谓六百里、八百里加急一般是指军情的紧急情况,并不一定是实指。)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