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四章:动用魏忠贤_重生明末之我是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作物可是撑起所谓康乾盛世的神物。

  只不过现在土豆和玉米到底有没有传入大明,朱辰还不知道。

  至少朱辰问过的人都没听说过。

  朱辰已经传旨让各地官府留意,可是这都是后话。

  现在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就是番薯,也就是红薯,或者也叫地瓜。

  因为红薯此时已经传入大明至少有十几年了。

  福建巡抚金学增早就在福建大规模推广种植,就连广东也有大规模种植。

  而且在大明官场还有一个种植红薯的专家,那就是徐光启。

  徐光启花费了三年功夫,在上海精心培育红薯,更是想办法将红薯移植到了天津一带。

  到时候孙传庭想要在陕西推广种植红薯,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可以去借鉴,也可以请徐光启去指导。

  “谢皇上指点,微臣出宫之后就去找徐大人请教。”

  徐光启此时也已奉旨回京。

  信王府的前任总管曹化淳就在南京,朱辰将曹化淳召回的同时,还传了一道旨意,让曹化淳顺道去了一趟上海,连同徐光启一起回京。

  朱辰没有着急见徐光启,主要是因为朱辰还没想好怎么去安排徐光启。

  徐光启是明朝末年顶尖的科学家。

  农业,数学,天文,火炮。。。

  这些领域徐光启都有涉猎。

  原本的历史中,徐光启被召回之后,崇祯让徐光启做了礼部尚书,负责修订历书。

  虽然这对徐光启也是人尽其用。

  可是朱辰总感觉有些浪费了。

  在古代,历书的编写非常重要,关系到老百姓的耕作和生活。

  可是如果国家都没了,人也被杀光了,那要这历书又有何用。

  徐光启最大的本事是在农业上,可是朱辰还想让徐光启将火炮的研制也担起来。

  实在是朱辰手里能用的人才太少了。

  另外一个全能科学家宋应星此时还在备战会试,现在对这些杂学估计都还没有开始涉猎。

  头疼啊。

  看来得要着手培养合适的人才了。

  朱辰之感觉此时所有的事情是千头万绪,颇有一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感觉。

  朱辰只能安慰自己。

  等到事情慢慢理顺了,应该就会好一点吧。

  对于钱谦益和孙传庭的任命,现在只是朱辰的口头承诺。

  就算朱辰是皇帝,也不能一言而决。

  基本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官员的任命,吏部和内阁是绕不过去的。

  吏部尚书王绍徽和内阁首辅黄立极倒是没有使绊子。

  可是让朱辰差点想要掀桌子的是,钱谦益的任命是通过了,孙传庭的任命却被吏部的给事中吴畅时给封还了。

  理由就是陕西如今太平无事,又不是边防重镇,已经有巡抚,没有理由再设置一个总督。

  这让朱辰勃然大怒。

  这吴畅时仗着自己官小,和魏忠贤牵扯不深,完全就是有恃无恐。

  也好,这样的小人物,正好让朱辰拿来祭旗,也让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