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一章 穷教育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保障。加上那个时候帝国开始大力推广棉纺产业,大量的棉纺工厂在1858年后建立了起来。

  而这些企业将会在1863年后为帝国提供大量的工业税收,如此帝国的财政收入也就能够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

  尽管1862的财政收入只有三个亿。比1861年的两亿七千万只增加了三千万而已,但是财务部对1863年的财政预算收入估计是足足有三点五亿,而1865年的话,则是预计会有四个亿。

  如果财务部的估计正确的话。那么未来两三年内帝国的财政收入将会得到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而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就代表着帝国政府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工业发展,教育。水利等事业上,并进一步推进帝国工商业以及农业的发展。

  不过不管财政收入是以前的两个亿还是现在三个亿又或是今后的四个亿。但是帝国各部门对竞争的争夺态度却是不会改变的。

  1862年的御前内阁预算会议上,内阁的大佬们一如既往的争吵着。不过吵着吵着也相继妥协并达成了协议。

  而这一次的内阁预算会议上,江道泉掌管的教育部毫无疑问再一次成为了大赢家,其教育经费比去年多了至少百分四十。

  尽管教育经费的总额依旧无法和财务经费、工业经费这相比,但是也是超越了其他经费支出。

  获得了更多教育经费的江道泉心满意足的回到了他的教育部办公大楼,然后就是让手下的各机构部门开始安排新一年度的教育发展计划,并且不用多级就是野心勃勃的提出了完善全国地方教育的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核心是要把帝国现行的各种新式学校彻底普及到全国范围,过去的多年里,帝国虽然说已经是开始全面推广新式教育制度,但实际上这种推广并不是统一的,因为建立学校是要花钱的,这些钱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比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来说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言,兴办新式学校的花销就是比较大了,办一所初等小学并不算贵,但是少则千余,多则数千甚至上万啊。

  而这些学校的开办经费里,来自中央财政,即从教育部直接拔下来的经费实际上是相当有限的,大头还得靠地方财政自行解决。

  而对于一些偏远地方的省份来说,一个县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就几万圆而已,甚至有些穷地方的地方财政收入都破不了万。

  就这么点钱地方政府还得用在方方面面,要一下子拿出好几千圆来办一个新式学校,哪怕是最低级的初等小说,但是也是很为难的。

  所以新式教育制度推行数年以来,一些经济状况比较好的省份已经是基本完成新式学校的开办以及推广。某些富裕地区甚至是超额完成任务。

  比如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