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4章 173编纂教材的人选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考察调研,希望张公子能吩咐学校里的相关人员进行配合。

  上面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处理结束,信中的最后一件事情,才是陈慕武要说的重点。

  他之前回国的时候,在东北一路都受到了张公子的热情款待,当时就曾经向对方描述过他自己的一番畅想。

  他不但要在欧洲办一所为中囯培养青年人才的学校,还要在教育的同时,也为中囯培养一批技术上的熟练工人。

  学生这件事情,就靠施汝为和瑞典驻华公使馆举办的那场招生考试来选拔。

  而工人这件事,则完全就想着托付给张公子来处理。

  一方面是张家父子舍得花钱,在东北主政的这么多年,投入大笔资金兴建工厂,本身的工业基础就比其他的地方雄厚。

  另一方面,陈慕武也是想到了更为长远的一件事,那就是从东北选派的这些工人,到了欧洲之后最少要接受三到五年的工业培训,等他们从欧洲学成之后回到国内,到那个时候,张公子估计已经带着他的东北军离开东北去了西侒。

  依靠着张公子的威望,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应该都会聚集在他的身边,一起跟着去了三秦。

  那么当然,学习了欧洲先进生产经验的新工厂,也都会设置在西侒附近。

  这些生产民用或者军用产品的新工厂,就会变成陈慕武留下来的一份大礼。

  将来它们会服务于谁,自然是不言自明。

  看到信上说的内容,不明所以的张公子,还以为陈慕武这是在帮助自己。

  只是这些工人邀请得似乎晚了一些,如果早来上几年,让现在已经有工人开始回国了的话,说不动自己和父亲在对南方的战事上,也就不会进展得那么困难了。

  好在晚来总比没来强,张公子决定在东北大学全员复习王子学院考试的同时,在东北的各家工厂里也开展一项选拔工作,务必挑选出足够多数量的青年工人,要求他们必须机灵,接受能力强。

  陈慕武给了东北一个机会,那自己也就必须牢牢抓住才行。

  一封陈慕武的亲笔信,看得张公子是激动不已。

  施汝为不知道陈慕武的信上写的究竟是什么,还在以为只不过是一场选拔考试而已,张公子怎么就成了这样。

  信也看完了,菜也上齐了,接下来的宴请环节就是宾主尽欢。

  奉天是施汝为北上之行的最后一站,他在东北大学又住了几天,在全体学生大会上宣讲了有关在1928年在仩海举办的斯德哥尔摩王子学院选拔考试的相关事宜后,他此番跨越了大半个中囯的旅途就此结束。

  远在欧洲的陈慕武,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施汝为旅途的见证者。

  因为他基本上在施汝为去到一个地方后的一个月左右,就能收到一封或几封从当地寄到英国去的信,寄信人基本上都是施汝为拜访过的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