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9章 铁矿石黄了_走出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港城土地和房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寡头公司之手,信达行再也难以复制利达行的奇迹,能够短短数年之内,便成为第一大租赁公司。

  更何况,如今的利达行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很快就会泯然众矣,注定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天门置业正逐渐成为少数这样的寡头公司,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从怡和的两栋大厦,年初的奔达国际,如今的信达行。

  都是金河投资旗下的公司,经过数月的准备,天门置业并购信达行的进程波澜不惊。蔡致良出席了天门置业的董事会议,为这次左手倒右手的收购划上了句号。也在这次会议上,郑一鸣发出豪言,未来五年要筹集200亿港币,用来投资地产,成为同四大洋行一个量级的存在。

  一个半世纪以来,四大洋行逐渐成为一个度量,来衡量一家公司成功与否。从长江实业收购和记黄埔,会德丰收购九龙仓,一直是华资企业奋进的目标,如今也成为郑一鸣与天门置业的目标。

  如今的天门置业,在消化掉奔达国际的资产之后,市值逼近90亿,在恒生指数成分股中,能排进前20名。

  午餐的时候,蔡致良跟郑一鸣说起恒昌公司可能易主的事情,还有同中信泰富的荣先生达成的协议。

  “那真是可惜了,恒昌公司可是有不少优质资产。”

  郑一鸣对恒昌公司说不上熟悉,却也谈不上陌生,道:“蔡先生,我认为天门置业可以联合东来贸易行,共同收购恒昌公司。”

  “那还不如由东来贸易行单独收购呢。”天门置业与东来贸易行合资收购恒昌公司,岂不就是等同于告诉恒昌公司的股东们,他们收购成功之后必然会进行拆骨处理。

  “这倒也是。”郑一鸣转眼一想也就明白了,只是有些可惜那些物业,道:“早知如此,就应该提前做些准备,至少同恒昌公司的股东们搞好关系。”

  “临时抱佛脚罢了,又哪里来得及。”蔡致良笑道:“总归是得到消息太晚了。”

  即便是得到消息早,也没有用,关键是他们之间远远达不到那个交情。以目前天门置业同郑家与新世界发展集团的合作关系,说不定天门置业已经加入备怡公司,同样没用。

  金河投资崛起的太快,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坏处就是同这些老牌的家族没有什么交情,以至于在类似收购中无能下手。这类老牌公司虽然不多,像恒昌公司,广生行,却无一例外都拥有优质的物业,往往还占据着最好的地段。

  “如此一来,以中信泰富的人脉,加上恒昌公司的平台,将会成为东来贸易行最强大的对手。”郑一鸣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东来贸易行如何在短短三年的时间中,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他最清楚不过了。

  “没有恒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