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八章 马家故事_无量劫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死不活的吊着,地位尴尬无比,直到镇国公的出现。

  如果说大乾太祖太宗只是走了狗屎运在前朝遗骸上建国,那镇国公简直就是大乾中兴之星,他一手缔造了堪比地上仙朝的大乾帝国,中央王朝。

  他对大乾的贡献,可不止是一个扫灭四夷,威震八荒,很多润物无声的政策简直数不胜数。

  就拿这个武直院来说,他制定了一个策略就是各地武直院由当地门派结社承办,国家拨款三成。

  起初各大门派都不以为然,甚至心中多有抵触,他们本身就是学院的雏形,自家培养弟子还培养不过来呢,哪有闲心去教育人家。

  但是云天宗带头,广开武直院,再有国家政策支持,云天宗的武直院一度开的整个北地都是,甚至都开到同为十方巨擘的流风亭的山门前,与这个大佬抢弟子,抢生源。

  这还能忍?

  于是流风亭也开吧,开分基地谁不会啊,反正国家本就有基础在那里,投点钱,派个外门弟子坐镇,一应招生事项都有地方官府承担,简单无比,然后就是各大门派比赛似的开办武直院。

  如此而为,只是短短两三年时间,各大门派支持的武直院就能向世家大族掌控的文学馆叫板了,文学馆再也不能垄断人才,由是中央集权稳固。

  各大门派此时也发现了,开办武直院对于他们来说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就不说其中对于资源以及有资质的弟子进行节流这种暗手了,就单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为国家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的香火情,就足以使得自家门派地位稳固。

  所以到了后来,不止十方巨擘这一层次的顶尖门派在办学,其他一些二三流的门派也开始纷纷效仿热衷办学。

  武直院的规模如滚雪球一般壮大,几乎大乾十九州,每城每郡都有武直院设置。

  按道理来说,武直院虽然底蕴还浅,但能够进学其中也当是不错,甚至很多地方的武直院都能吊打当地的文学馆。

  但陈安转念一想,此地邻近昆仑山,当是大乾边境地区,而大乾边境的武直院似乎有着这么一条规定:“凡中富之家五口丁一,进学武直院,以充边戍。”

  也就是说,大乾边境地区的武直院还有为国家培养边军的义务。

  事实上无论哪朝哪代,似乎边民都承担了边境囤戍的兵役。而不同的是陈安曾经待过的大周,武道最高也就是九窍圆满,对军队的要求相应较低,真要上战场,临时招募,发个兵器就可以了。

  可是在大乾,飞天遁地的非人存在比比皆是,那么对军队的单兵素养要求相对的就要高了许多,不在武直院中操练一二如何能上的了战场,就算勉强上去,也是炮灰的料。

  所以话反过来讲的话,在边境地区进学武直院,往往还代表着要去边关服兵役。

  这么一说也就能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