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朝宴_将军好凶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会错过最好进入相持局势的良机,徐怀心里也是说不出的不痛快。

  从走进大殿坐到案席之后,徐怀对郑怀忠、郑聪父子便没有好脸色相对,甚至从头到尾侧着身子,不想去看郑怀忠、郑聪父子二人一眼;赵范这次也随行到襄阳来了,但只有资格在殿外入席。

  各家在襄阳都有耳目,徐怀也无需装小白兔、装作一副不懂这些天郑家在襄阳针对楚山推波助澜的样子。

  殿上其他人也各怀心思。

  朝宴在沉闷中拖延了一个时辰,最后还是建继帝下令撤去酒宴;殿外廊下、院中饮宴的将吏,除了赵范、葛伯奕等少数人召进来参与议事,其他人都先行退去。

  在这一刻,殿下沉闷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都知道这就要进入正题了,众人都往徐怀、郑怀忠二人看去。

  是否南迁,影响最严重的还是据守河洛防线的将卒士气。

  然而,这事自始至终是郑家抵挡不住有如绞肉磨盘一般的平陆守御战,有心南撤,是郑家在幕后推波助澜,实际上也就没有再避而不谈的必要了。

  缨云公主犹坐于建继帝身后,并没有离开,众人也是见怪不怪。

  汴梁之祸对宗室的打击太过惨烈,皇族宗室子弟几乎被一网打尽。

  如今大越在建继之外,尚存的宗室就只有那么几人。

  缨云虽是女儿身,但建继帝身边再无其他子女,甚至内侍省也就区区百余宫宦侍女,建继帝有时候让年满缨云公主学着署理一些简单的政务,谁又能硬着头皮站出来指责建继帝的不是?

  前朝以降的风气还是要比后世开化得多,对女子的束缚还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

  当然,淮王赵观并不会对自家侄女缨云得以参与朝政,就有多深的猜忌。

  他皇太弟这个位子能不能坐稳,说到底还是他与建继帝兄弟间的戒备能否消除。

  倘若不能消除,他在寿春始终不得心安,并不会因为缨云而改变什么;但他能与建继帝消除芥蒂、戒备,兄弟融洽,他的地位还不至于担心会被缨云动摇。

  这其中的微妙关系,甚至还直接影响到淮王府对南迁的态度。

  淮王府在襄阳的耳目,就早就捕捉到郑家几乎不加掩饰搅动的暗流。

  周鹤等人主张南迁,最为核心的理由就是担心淮王府守淮不力,令江淮皆危,南迁目的地也是初定庐州东南的建邺。

  倘若淮王与建继帝兄弟融洽,淮王府众人自然希望南迁之事能成。

  建继帝南迁之后,除了数万精锐也将从襄阳南移到建邺附近,作为淮南后盾,还能随时增援淮南作战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将加强对江淮等地的统治,更充分的筹措、调集江淮等地的人马、钱粮,以及据长江大规模的编练水军,从根本上使江淮防御体系变得更为严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倘若他们兄弟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