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九章、序幕拉开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极为出名,是这一派的中坚人物,在读到《无言的战斗》后,提笔就写了一篇评论: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自清末开始,长久以来,通俗一直被传统文学家苛责,被誉为不上台面的文学,连带着写通俗也要偷偷摸摸的,不敢用真名。

  若是被人知道你是写通俗的,是会被鄙视的。

  另外通俗这么些年,一直没能脱离外国的影响范围,始终找不到一条自己的路,才子佳人和悲剧结尾成了通俗的标志。

  其中也有一些人,想为通俗找一条出路,奈何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苦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无言的战斗》便是给了他们一个方向,给他们设置了一个路标,告诉了他们,白话文该如何走,如何变得能上台面。

  这些地下通俗创作者们在沪市最重要的报刊《海》上,疯狂的吹捧《无言的战斗》。因此得以在沪市迅速传播开来,争相被沪市各大报纸转载。

  首都的白话与文言之争打的火热之际,汤皖却是丢下了报纸,打着一辆车,来到了与黄六爷事先约好的地方。

  中国人喜欢赶早,买一些吃食,布匹等生活用品也都喜欢赶早,随着某人对首都的肃严令解除,今日早上的街道,人满为患,沸沸扬扬。

  汤皖把地址告诉了黄包车夫,刚巧这名车夫就是在六爷那里租的车,一听是去找六爷的,连拉着汤皖就熟练奔向目的地。

  车夫娴熟的技术,在大街上穿行,穿过一条条热闹的街道,钻过一条狭窄的小巷,一个右转弯后,远远的就看见,前面的路边停靠着许多辆黄包车。

  大门入口处,有许多人进进出出,正对门的路边停着一辆大车,已经放置了几个大木桶,和几口大铁锅,边上还放这一些硬柴火。

  汤皖在门口的路边下车,要给车夫付钱,哪知车夫却不肯要,都是出来讨生活的,而且租车每天也要成本,哪能让车夫吃亏,于是汤皖扔下一角钱就进了门。

  六爷已经在院里等着了,今天穿着一身的短褂装束,没了长衫的束缚,显得神采奕奕,一手拐杖被耍的虎虎生风,正指挥者人手在往外搬运东西。

  看到汤皖来了,立刻放下拐杖,扯着嗓门喊道:

  “皖之先生来了,大伙都停一下,过来见见!”

  这些工人都光着膀子,剃着短发,下身穿着宽松的裤子,露着脚脖子,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好奇的盯着汤皖看。

  看的汤皖有些尴尬的笑,挨个的点头,便听到六爷中气十足的说道:

  “这些都是换班的车夫,个个手脚麻利,等会随我们一起去城外。”

  一辆车一个人租的话,压力比较大,而且人休息的时候,车就拉不了;所以慢慢的就变成了两个人租一辆车,这样可以人停车不停,和后世的出租车差不多。

  这些车夫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