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九十四章、塞纳河畔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火连天”下的蜜月婚假。

  俩人互相依偎着,走在了塞纳河岸,汤皖果真找到了一家咖啡店,要了两杯,便与湘灵在河岸边,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光。

  “塞纳河畔左岸的咖啡,”

  “我手一杯品尝你的美,”

  “留下唇印的嘴。”

  此时,必须来一首周董的歌,汤皖在心中爽快的唱着,心里的开心溢于言表。

  在河边走走停停,徜徉了一下午,晚上才按照萨维奇留下的地址,找到了早已安排好的酒店入住。

  逛了一天,汤皖着实有些累,但是湘灵却是兴致不减,真是应了那句话,每个女人都有一个逛街不累的天赋。

  办理好了入住,拿到了钥匙,房间在三楼,立刻就有侍者上前来提行礼。

  侍者是个黄皮肤的东方青年,以为汤皖和湘灵是曰本人,便用培训的日语问候:

  “先生,女士,请问是住哪个房间?”

  湘灵当即一愣,便用日语问道:

  “你不是曰本人吧?华夏人?”

  侍者点点头,虽然日语不是很精通,但是简单的日常用语,还是会的。

  因为像这类高端酒店,来居住的东方面孔,基本都是曰本人。

  “我们是华夏人!”湘灵道。

  “呀!”侍者惊呼,紧接着就看向汤皖,问道:“您是皖之先生么?”

  “我是!你好!”在国外能看见同胞,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汤皖想着他们在国外生活,应该用的是西式握手礼。

  却没成想,情色激动的华夏同胞,当即弯腰作揖,行师礼,并介绍道:

  “先生,我叫李林玉,是法华教育会资助的留学生,我......我们几天前就知道先生要来演讲,就一直等着。”

  “法华教育会。”这是孑民先生、李石曾先生等人创办的,目的是资助国内优质学生来珐国留学。

  从1912年,李石曾先生回国,创办“留法俭学会”开始,几年来,资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学子走出了国门,见识到了这个世界。

  “去房间里说吧,刚好我也有事找你们呢!”汤皖亲切的说道,拎着行礼就往踏上了楼梯。

  “先生,我来吧!”李林玉上前要帮忙,却是被汤皖婉拒道:“不用,我又不是搬不动。”

  萨维奇与汤皖约定好,便先回了学校,因此,华夏留学生们就知道了汤皖要来学校演讲的消息。

  此时,在巴黎的华夏留学生有好几百名,分布在不同的大学里面,一方面有“法华教育会”的资助,另一方面靠打零工维持生活。

  他们生活的很寒酸,但是学习很艰苦,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团火,要把学来的先进知识,带回祖国。

  事实上,在一批又一批的留法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的优质人才,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遐延,遐乔,赵氏严等。

  房间是个套房,里侧是个卧室,外面是个客厅,湘灵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