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九章 躬身递剑_大秦之神级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全大汉守‘仁’,那么必然要重‘礼’,礼仪与仁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仁义之君不可不重礼,不然名誉全损,因为有礼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作为素来仁义贤明的汉王,必须重礼,方能彰显圣君之形象。

  师礼乃大礼,礼毕则注定要尊师一生,否则就是道德败坏之人,其他诸侯,可能不会太过在意,而汉王,定然会对师父礼敬有加,否则,贤德之名丢失,大汉的灭亡之日不远,与别的掌权者不同的一点,汉王是靠贤名得以强盛大汉,君贤则四方贤士来投、军民上下一心,若贤名有失,众心离散,大汉顷刻间便会支离破碎。

  以贤德仁义赢得民心,进而建立强汉,看似牢不可破,有万众归心、一统天下之势,其实也极为脆弱,人心所向带来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人心离散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最好与最坏,须臾之间便会变化,所以大汉的强盛与衰败,会非常迅速,一旦名声有损,全面崩溃的速度,比天下间任何一个诸侯都要快。

  其他诸侯,有强大的国力,全靠铁血手段,故而麾下士卒虽不及汉军忠诚,但心理素质强,经受的起打击,因为他们心里没有枷锁,只为了财富和爵位,而大汉将士,固然也是为了名利,但大多是仰慕汉王的贤名才投军效死命的,为仁君卖命是他们的精神动力,有了这道枷锁,一旦这方面有损,转瞬间会失去杀敌的意义。

  因此,作为一国、一军之主,时刻将‘仁义’记在心间,多在将士面前表现出来,是刘邦每天必须要做的事,唯有求实,用实际行动在将士们面前强调自己是千古仁君,久而久之,才能将这个观念深入到他们的骨髓,如此会牢牢的聚拢住人心,从而不断涌现出卖命的人,军强国富的趋势才不会变化。

  如今,汉王与军师张良之间的师徒大礼已经完成,这代表着汉王将会成为史上少有的拜师贤君,为国为民,帝王之尊,不惜屈于大才之下,必将成为千古佳话。

  “大王,臣何德何能,不值得大王如此厚待啊,大王快快请起,臣,无颜做大王的师父,请大王三思!”

  张良既惊又喜,回过神后,急忙向脚下的汉王跪了下来,跪地后,立即诚惶诚恐的说道,言语极为诚恳。

  受此厚待,张良心中狂喜不已,但并未被浓浓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要知道,辉煌与悲惨,一般是同时存在,得意忘形的后果,是令人无法料想到的悲惨。

  帝师之荣誉,由汉王所赐,作为仁君,自然一直敬师,而那些奸诈、心胸狭窄的小人,难免不会借机生事、蓄意暗中使坏,这对张良来说,不仅对自己不利,而且对大军不利,现在,全军已陷入楚军的围困,不能因这种事而让大汉彻底丧失破敌的希望。

  君臣四目相对,当张良说完这番话,刘邦直愣愣的盯着张良,持续了数秒钟,猛地站了起来,没有说话,而是走了几步,捡起了地上的赤霄剑。

  “张师,你不能推脱,本王已经行完拜师礼,怎可如此儿戏?张师无须担忧会招来麻烦,本王将这柄赤霄剑交给张师,此剑乃本王佩剑,可斩我大汉境内一切奸臣罪将,恶霸小人,张师执此剑,可有本王之权。”

  刘邦拿着剑,快速走到张良跟前,躬身递剑,非常郑重的说道,态度极其恭敬,对眼前之人,再没有先前的那种王者气势。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