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君王肚量_大秦之神级召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奸之臣、忠义之臣,肚量与之比起来太过平庸,无法做到如君王般随心所欲。

  王的权势,是最顶级的,如一座大山压在所有人心头,在王的面前,一般没有极怒、极怨,亦无后来之祸,如有,一被察觉,当事者即便有通天之能,也难逃君王的处罚,落得个挫骨扬灰的下场。

  故而,什么阴招、险招,还是什么反心、忠心,在王的肚量下,可忍可不忍,随意对待,无人敢非议。

  寻常之人想活,为官之人升迁掌权,皆离不开君王的旨意,一句便可断,无人可逆,世人不遵便死。

  因此,君王的肚量是极为神秘的,不管面对什么极端情况,都能做到随心而变,无力可阻、无意敢违,是真正的无底洞。

  即便这般高深,有前朝的许多君王为证,也被世人摸出来一个范围,虽然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乃历代王者的共同特点,不得不信。

  这表明贵为天子,肚量再难以揣摩,也有规律可遁,生、杀、予、夺是可以通过君王的神态动作、平时脾性看出来的,再结合臣子不敬言行的度,基本上能确定君王下一步大致的做法。

  所以世间有待君之道,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臣子面对君王,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成了一门学问,想受到恩宠、渴望出人头地的臣子,无不精研此道。

  若是人臣触及到了君王的底线,那便是雷霆之怒,就算已位居文官之首、武将之首,荣耀至极,也难得帝王的饶恕,即便顷刻间身死,也不足为奇。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秦昭王时期了,战神白起灭六国之军队达百万,消灭了六国的军力,自此他国再无似秦兵这般年轻力壮的汉子,为赢政灭六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功劳达到这种地步,声望已是盖过秦王了,列国畏秦之白起更强于秦王,秦国武将之中,白起深受拥戴,在数十万秦军中,白起乃军神。

  此乃功高震主,秦昭王虽有容人之量,但无其后代赢政那般大,赢政可以做到优待大功臣,像那王翦,能得以善终。

  当然,王翦懂得生存之道是关键,但无一个胸怀极为宽广的帝王,即便放下兵权、辞官归隐也不行,会被怀疑为‘卧薪尝胆’,图谋反判,最终依然会被赐死。

  秦昭王的肚量有限度,本就因白起之威望而难以自处,没想到后面攻赵之时,白起违抗王令,拒不挂帅,屡次抗拒王令。

  这让秦王极为不爽,一个国中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三番五次的不把王命放在眼里,这说明什么?说明秦王是个摆设,臣子居功自傲!

  终于,秦王毅然决然的将白起弄死,然后心里才好受了些,虽然在白起死后,后面的仗缺乏良将,不好打,但秦王丝毫不后悔当初杀功臣的决定。

  与白起同殿为臣的范雎,被弄死的原因不同,他是心腹反叛、战败丢了城池,才引来秦王之怒,而白起,对秦有功无过。

  这些前朝之事充分证明,高大如君王,肚量亦有限,放肆辱君者,犯了再小的事,也会被弄死,君王的心思变化无穷,但君的颜面一旦受损,必令君王震怒。

  如今,张良辱汉王在先,语气极为不敬、态度非常张狂,对君王不敬的程度已达到史上第一,如此恶劣,汉王不但不暴怒,反而泰然处之。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