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二章 魏都安邑_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得山来,一行诸人早已起床洗漱完毕,用过早餐便向安邑进发。结队出发时,杨华才发现公孙衍已经不见踪影,向苌弘低声相询,后者因对其并无好感,自然也不会关注其去留,只是摇头以对。

  看了一眼赵胜队伍中的公孙龙,杨华似乎已经猜到公孙衍不辞而别的原因。

  杨华微有些怅然,对于这个向自己上了天下大势第一课的纵横名士,他还是心存感激的。

  几日相处下来,他再不是周地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吏了,这个特异的时代已经在他面前揭开了数重面纱。只是不知道时空变换之后,公孙衍是否还会像原本历史上那样历仕多国而晚景凄凉。

  若是自己真的投身稷下学宫,只怕今后能够再见一面就颇为不易了。

  心中的失落让杨华再无心流连沿途的风光,一路畅行无阻,不到午时便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魏都安邑。赵胜由于要先行拜会魏国的几大公子和权臣勋贵,在城外数里便辞别而去,只留下尹皋同行去赴星官大会。

  站在城外,安邑的雄伟让杨华极为震憾。

  安邑城不愧为强国之都,经过上百年不断建设,城墙高达十二米,厚度匪夷所思地达到了二十米,可容数辆战车在上面奔驰无阻。

  与洛邑的全夯土构筑不同,手中宽裕的魏人大量采用了砖石包裹住原本的夯土主体,灰黑整齐的城砖透出一股肃杀之气,城外更辅以宽阔的护城河。

  护城河又与涑水联通,通过几道水门,舟船可直接从安邑驶入大河,直达天下各大水系。虽没有专门的舟师,但依托强大的水上运力,足以将最精锐的武卒迅速运抵水系覆盖之地。

  随行小吏对杨华的表情极是满意,站在一旁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这座依山傍水的伟大都城。

  杨华倒是兴趣盎然,苌弘却神色黯然,不计算周围的几座卫城,安邑城的周长按这个时候的标准达到了三十余里,比全盛时期的洛邑还要大。

  这当然是严重违反了周礼的,诸候之城竟然比天子王城还要大,这简直就与造反无异,放在以前不要说周王室,周边的诸侯都会大举讨伐,不过现在又有谁会在意这些呢?

  安邑原有城门五座,完全按周礼王城的规格设置,其后又增加四座,暗合极数之意,再辟水门三座,以合黄道十二宫之数。

  每座城门都各有用途,军民官吏、贵族商贾各行其门,不得有丝毫逾越。从某种程度上说,安邑城的规制不仅完全按照王城营建,甚至在很多地方已有超越,唯一欠缺的就是魏侯尚未称王罢了。

  杨华的几个老师可没有白拜,这些门道自然一说即明,当然也就明白为什么苌弘的脸色会越来越难看。

  三家初分之时,魏国的国力便极为强盛,李悝变法更是进一步扩大了其中的优势,使得魏国拥有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