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九十八章 蓄势待发!_重生之最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俊的这个生意是独一份儿的,他也不怕别人来竞争。

  一个月发行20张专辑,按照原本发行时间的先后顺序发行出去,一张发个200-300万盘磁带,便是已经足够。

  不是殷俊不愿意多发售,而是现在大家的购买能力有限,华国内地又向来没有购买正版的概念,100-200万张能卖出去,都得价格低一点才行。

  其余的嘛,或者是有哪些唱片公司自己盗.版来卖,或者是他们自己拿空白磁带来录制,也不怕音响效果差,能听就行,不讲究。

  对于这样的事情,殷俊自然不喜欢,可是在这个年代的内地,你没办法不去接受这样的事实。

  实际上,这400唱片的贩卖磁带销量,殷俊都不敢奢求赚什么钱,只求能让把生产线的成本和工人给养起来,便已经心满意足。

  霍健宁到欧洲去商量谈判的磁带、聚酯薄膜基带的生产线,实在是贵得有点离谱,每一套平均都在100万美金上下。

  因此经过了一番比较,他最后是在日.本的SONY和松下谈下来的,磁带灌制生产线50条,聚酯薄膜基带生产线10条,一共花了4000万美金,比欧洲便宜了三分之一,效果和质量却是几乎等同的,在维修保养上面,还要更容易一些。

  这也充分的说明,经过了30年的卧薪尝胆,日.本的现代电子科技,已经如同他们的工业能力一样,逐渐的追赶上了欧美的先进水准。

  接下来的20年,就是他们的产品在全世界横冲直撞,卖得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了。

  也只有在更加廉价的华国出品的产品出来之后,才会取代日.本,成为又一个新的价格杀手,打得欧美的公司工厂屡屡破产。

  而且日.本人态度非常之好。

  欧洲那边价格高不说,交货期要排到1982年年底了,而日.本最迟明年2月便保证交货,3月保证完全调试完毕,可以进入试生产运营。

  并不是日.本的订单不多,而是他们为了抢订单,会加班加点的工作,从而早日能把产品交给客户。

  未来的华国工厂,也同样是这么来击败对手的。

  日.本之所以被华国给赶超了过去,完全是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大大超过华国人的,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他们也主动的放弃掉了。

  能和华国人比较劳动成本的,只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但问题是华国通过大规模的扩招大学生,通过大量的9年制教育,积累了大量有知识基础的工人,他们能非常自如的对付许多的工作。

  可是东南亚的工人,基本上连识字都不会,你能指望他们干什么工作?

  连机器都不认识,连各种工序都记不住,工钱便宜又怎么样?

  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华国的工人吃苦耐劳堪比日.本人,纪律性也非常的好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