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4章 圣旨擦屁股纸_锦衣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是应天来的。我听说圣上两年前颁布了旨意,说各地田赋无旨不得擅自增加。去年秋,圣上体恤民情还下旨各地降低了一成田赋呢。”

  庄稼汉子不善言辞,支支吾吾的说:“什么旨意不旨意的,咱不懂。”

  一个穿着绸布衣服的小地主正站在田边看着雇农收割自家田地中的稻子。他听到了洪武帝和庄稼汉子的对话。他凑过来道:“圣上的旨意?呵,老兄一定是久居应天,没来过外地。你难道没听过这么一句话?”洪武帝问:“什么话?”

  小地主的回答让洪武帝盛怒不已:“好圣旨,好圣旨,出了应天擦屁股纸。好政令,好政令,出了应天忘干净。”

  洪武帝强压着心头的怒火,问小地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地主笑道:“也就是说啊,圣上爷是好圣上爷,下的圣旨是好圣旨、颁布的政令也是好政令。只可惜到了地方上,地方官根本不会拿圣旨、政令当回事。圣上爷住在应天皇宫里,他又不知道下面的事儿。那些当官的才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嘞!”

  小地主说出了洪武朝初期一个十分尴尬的状况,那就是令不出应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

  洪武帝道:“丹阳县离应天不远,也算得上是天子脚下了。连天子脚下圣旨、政令都没人执行么?”

  小地主叹了声:“我去年到应天城办事,也听说过圣上有减免田赋的旨意。可到了我们丹阳县呢,加田赋还是减田赋还不是县令大人一句话的事情?都说天子是天,在我们丹阳县,县令大人才是天呢。我手里有一百多亩地,本来寻思今年丰收能赚上一笔,哪曾想县令一看今年能丰收,直接加了三成田赋。呵,这年头,地主家都没有余粮!”

  庄稼汉和小地主的一席话让洪武帝感到触目惊心。自己制定的那些国策,出了应天就执行不下去?

  洪武帝上了马车,向着县城方向前行。一路上他铁青着脸,常歌和云奇大气都不敢出。

  洪武帝忽然开口问常歌:“丹阳的县令和县丞分别是谁?”

  这次跟随洪武帝微服私访前,常歌做足了功课。听闻洪武帝第一站要到丹阳,他事先就在亲军都尉府查看了当地官员的档底。

  常歌答道:“县令叫梁旭,是伪元的降官。他伪元时期就是丹阳县令。后来圣上打下了镇江,他作为降臣留任,细细算来梁旭已经在丹阳县令任上干了快十七八年了。县丞叫王耀祖,是洪武四年殿试三甲第四十五名进士。”

  洪武帝道:“如果朕,哦不,我。如果我没记错,镇江知府黄琨也是留用的伪元降臣。”

  常歌答道:“掌柜的好记性,正是。”

  大明立国之后严重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跟着洪武帝混的功勋之臣中武人居多。这些大老粗根本治理不了地方。洪武帝无奈,只得大量留用伪元地方官。不过洪武帝也定下了规矩,这批人不得升迁。譬如丹阳的梁县令,以前是伪元的县令,在大明最多就只能做到县令。

  大明伐蜀时,洪武帝就让常歌顺道暗查陕西一带伪元降臣的官风如何。结果常歌上禀伪元降臣大多贪婪无度。从那时起,洪武帝就决心选拔人才,替代这些地方上的降臣。奈何从古至今培养人才都需要时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上一科殿试的进士刚刚历练了两年,洪武帝认为给地方官换血的时机还没到。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