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思立大学,竟闻司马德操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孤治下之名士亦颇具规模,孤欲设一学院,使彼辈专心教书育人,著书立传,尔以为如何?”

  “制如太学?”

  张瑞缓缓摇头,关于太学、国子监一类机构在历史上虽不乏其中有祖冲之这类名士,但大多数时间一直同死气沉沉、贪污腐败等恶劣形象相伴。

  究其根本无非两点,其一生源质量差,各种官员后代可以荫功入学,富商可以通过纳银入读。其二学子结业可以直接出仕,却又不能出任高位,受科举出身的官员歧视。

  张瑞不反对国家学府学员直接出仕,毕竟是汇聚了举国的精英才俊。但厌恶毫无缘由的就封官就任。

  况且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愿意出仕,适合出仕。

  张瑞乃说道:“不同于太学,孤所立学院,其回归教育初心,只负责教书育人。学员需饱读诗书才可考入其中。精研四年,有所建树,方可结业,授予博士之位。若有意出仕者,可直接参与科考州试。能过科考则授予高位,若不能过,则彻查其师长,是否腐败。”

  “且学院之中,不仅设五经博士,更设其他学派博士,兵家、法家、农家、墨家及孤最重视之数算,无一例外。学员需涉猎其中多数,精通数门。具体名数由祭酒、博士自行核算。”

  这种形式其实已经比较像后世的国家顶级大学,张瑞对教育一向十分关注,便说道:“事关长安学院,孤将亲自选址建设学院,担任山长,设立典章。尔可替孤搜寻几位大儒,与孤齐办学院。”

  杨修拱手应诺,说道:“主公所思博学多识之大儒,正是某欲谈及之人。乃是避难关中之名士其二,与宋忠并列。”

  “哦?是何人?”

  “乃颍川名士人,司马德操。”

  “司马德操?”

  谈及司马德操,即便恃才傲物的杨修亦面露尊崇之色,说道:“司马公名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其人德行清雅,学究天人,能知人论世,可鉴才引贤,得世人之敬重。其博学之广令人惊叹,非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更兼知奇门、兵法。”

  颍川阳翟人,出名的并非只有郭嘉。

  这位司马徽亦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尤其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而广为人知。

  整个颍川在董卓暴虐下化为一片焦土,司马徽避难于他州并不让人意外。

  只是这位大儒竟然避难于自己治下,而未去荆州,着实令张瑞颇感惊讶。

  立即关切的问道:“司马公如今在做何事?”

  “司马公如今居于华阴县,太华山下,畜牧垦殖,种桑养蚕。”

  “做何事?”张瑞惊讶的张大了嘴巴,问道:“畜牧垦殖,种桑养蚕?”

  这位名士未免也太接地气了。作为一位享誉天下的大儒,你不去著书立传也就罢了,至少教书育人吧?怎么搞起农业生产这类事情了?

  杨修郑重点头,说道:“的确如此,司马公之所以未去荆州,便是因为主公治下桑树成林,养桑便利。”

  这……

  张瑞分析过能吸引这位名士的原因,首先是己治下平宁,乃是避难桃园。其次是因为自己治下重视文教,广办学院,文风昌盛。

  但怎么也没想到,最终压倒荆州,吸引到司马徽的竟然是文教之外的重视农桑。chaptererror;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