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七章 百乘金玉悖辙还(五)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邑见过。

  那些简化之后标准的、任何一字都可拆分为八笔的字也已见过。

  因为那些墨者已经依靠那些商铺、商人或是本地的墨者,将那些东西传播了过来。

  一夜之间,安邑之士,各个念诵“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那几张传到这里的草帛,也印证了那些墨者宣讲的未来。

  那些规规矩矩可以拆分成八种笔画的文字,也比原本的文字更为方便。

  配合上墨者所说的将来如何尚贤、如何选拔人才的办法,完全可以想象出一个色彩缤纷而又有根基有细节的未来。

  可吴起却觉得墨者太傻,傻到真的想要利天下。

  可却忘了有个夫子叫仲尼,仲尼有个弟子叫子夏,子夏来到了西河,西河兴起了学派,学派经世致用也对天下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这个学派扎根已久,人才济济。

  草帛墨者可以用、八笔字墨者可以用,但别人一样可以用。

  一把剑,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关键在于谁握在手里。

  子夏学派本就在西河扎根,如果能够求来墨者的草帛制作办法,采用墨者那种传授弟子徒众的方式,并无滞涩。

  同义,当然要同义,可这义是什么?

  尚贤,当然要尚贤,可怎么才算是贤?

  不相信墨者之义的,一样可以用草帛、八笔字、选贤试、稼穑法……

  魏是如今天下唯一一个可能用墨者这种似乎是“幻想”出来的选拔培养官吏方式的邦国。

  因为魏国是唯一一个有和官方密切的学派的国家,至少此时是,而且学派的思想基本很统一,只有少数分歧。

  这正是墨者所谓的“同义”。只是同的是“子夏之儒”的义,而非“墨者”的义。

  只要保证这种“义”是垄断的,那么选拔出来的贤人也一定认同魏人的政策,同时又能成为很好的官吏。

  而墨者想要的利天下,太难了,在吴起看来也不可能实现。

  因而,吴起并不担心那些远在沛地、做出来能让他、让西门豹、让段干木、让李悝、甚至让魏侯惊诧不已赞赏不休的事的墨者,能威胁到他的野望、威胁到魏的霸权。

  相反,那些源源不断为了“利天下之人”的事物传播,只会让魏变得更加强大。

  至于是否非攻……在于君王的想法,可有雄心的君王会做非攻这样的事吗?而没有雄心的君王又何必尚贤?

  所以吴起对墨者不警惕,不担心,因为墨者对天下、对人平等的这些理解,根本就是世义之下流,不可能风靡天下,更不可能让君王相信。

  没有君王的支持,是可以做成事的吗?

  吴起认为这是做不成的,自己如果没有魏斯的支持,什么都做不成。

  做不成事,又担忧什么呢?

  相反,对于秦公子连拉拢胜绰那些叛墨的事,吴起却充满了警惕。

  他有自己的看法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