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1章 胶东前线_末代锦衣卫指挥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错的,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还算是比较节约。

  吃饭的时候,朱聿健说道:“感谢忠勇候对胶东的支持,也感谢当地士绅们的鼎力相助。若无忠勇候在陛下面前美言,小王也不可能来此地带兵,为我大明抗击建奴尽一份力量。”

  赵鹏笑道:“唐王一心为国,原本大明祖制藩王不得领兵之法,乃是和平年代之法,如今已是天下大乱,倘若再墨守成规,那么大明必将陷于内斗之中,内斗的结果就是亡国。”

  “忠勇候言之有理啊!若是当年先帝有忠勇候这样的忠臣良将,若是先帝能深明大义,那么燕京也不会丢了。”朱聿健感慨道。

  丫鬟给赵鹏等人倒上了酒,赵鹏在喝酒的时候,暗暗观察那位小将,只见他就像是一个男子一样豪爽的喝酒,也是赵鹏端起酒杯:“这位小将军,本候敬你一杯!俺先干为敬。”

  说完,赵鹏先干为敬。

  那小将也端起酒杯,很豪爽的一饮而尽,但他仍然是一言不发。

  用过了午餐,赵鹏喝得不多,他站起来道:“各位,咱们也该去前线看看了。”

  刘肇基、刘士斗等人连忙也站起来:“末将陪侯爷一起前往!”

  那小将也站起来:“末将也愿意跟随侯爷前往!”

  这下赵鹏听出来了,是一位女子的声音,他朝着那小将拱了拱手:“小将军原来是一位巾帼英雄啊,实在令人敬佩!”

  刘肇基笑道:“这可是咱大明的女将沈云英啊!父亲丈夫都战死沙场,沈将军独闯虎穴,抢回了父亲遗体,实在令人钦佩!”

  沈云英。赵鹏默默记住了这个名字,真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啊。

  离开了蓬莱县城,赵鹏、郑森、刘肇基、刘士斗、沈云英等人骑上马,在一群骑兵的簇拥下,朝着昌邑棱堡群。

  蓬莱县城到昌邑并不很远,只有四十余里路程,一行人骑着马只用了两个时辰就到了。

  距离昌邑县城只剩下五里的时候,就听到前方传来一阵阵炮声。

  “建奴拿来的兵力攻打咱们这?”赵鹏不解的问道,“他们不是主力都在攻打西安吗?三顺王的火器军不是都在西安?建奴在胶东哪来的大炮?建奴占领的区域,除了辽东之外,就只有北直隶、山东西部,河南西北部、山西北部和陕西一部分地区,他们也又哪来的那么多兵马?”

  一直少言寡语的沈云英开口说话了:“忠勇候,建奴攻打胶东的大炮并非三顺王的大炮,而是朝鲜人的大炮,攻打胶东的建奴主力也是朝鲜人。现在王爷最担心的是建奴利用朝鲜人打造水师。说句老实话,朝鲜人的陆师不堪一击,但他们的水师还是挺强的。”

  赵鹏“哦”了一声,驱赶着战马,朝着棱堡群的方向疾驰而去。

  到了距离最近的一座大型棱堡下方,刘肇基命令亲兵朝着城头喊话。

  城头的守军见到一队从蓬莱方向过来的兵马,又见那对兵马打着“刘”字旗号,等见到刘肇基的亲兵向城头喊话,一名军官走到一座堡垒上方,拿起千里镜,朝着刘肇基望去。

  “下面的是刘军门,快,放下吊桥,让他们进城来!”那军官喊道。

  吊桥缓缓放了下来,城门大开,一行人进入城内,刘肇基指着赵鹏向城内的军官介绍说:“这位便是忠勇候,前来此地察看战况。”

  官兵们纷纷跪下:“末将参见忠勇候!”

  赵鹏道:“前面打得怎么样了?快带本候去瞧瞧!”

  从棱堡内部的内部通道穿过,从西面来到了东面,钻出地下通道后,登上了东面炮台。

  赵鹏站在东面炮台上,拿起单筒千里镜,朝着前方眺望,只见棱堡前方,黑压压的一片人头。赵鹏拉动单筒望远镜,把镜头拉进了,只见前面阵地上那些人身穿大红色怨言战袄,但是头上戴的却是黑色的圆形黑笠,这种黑笠就是典型的朝鲜帽子。

  还有少部分的朝鲜兵,鸳鸯战袄外面套着一件铠甲,头上戴的不是朝鲜大帽子,而是明军的六瓣尖顶铁盔。

  这些朝鲜兵,大军之中的中军,打出的旗号是大清的旗号,朝鲜兵的后面,还有一些头戴避雷针头盔,身穿棉甲的八旗清军在朝鲜人的后面负责督战。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