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章 谁对集团的功劳最大_沙漠中的农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是沙漠太大,现在的农场根本顾不上那些边边角角的。

  农场是不在乎,但是沙漠里真的种出了庄稼,对于一些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就是不种瓜果蔬菜,种边疆的优势作物棉花,要是能长的话,一亩地挣个千把块钱还是可以的。

  搞农业关键的是规模,地块越大,就越摊薄生产成本,这个帐谁都会算。

  这几年随着国内的对外贸易增长,其中作为棉纺品是其中一个大项,棉纱、布匹、服装。这些都需要棉花支撑产业,边疆的棉花在世界都是数的着的优质。

  所以这几年边疆的棉花价格跳着往上涨,这就的刺激了棉农的积极性,不但原来的空地都开成了地,原来的沙漠边缘都是撂荒的地,现在又重新开出来了。

  以前地少,用水全靠从山里流出的几大河流灌溉,现在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离河流远没事,打井,十米不出水没事,那就打二十米,在不行就三十米。

  大功率水泵,大功率的动力机械,大型的发电机,这几年在边疆的销售火爆就了可以看出边疆的水井到底有多少。

  具体数量,李没去统计,但是知道这两年的地下水位确实逐年下降,这是驻农场草原站测量的结果,地下水位关系到野生胡杨的生存。

  为此草原站联合农场上文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后来政府也下文要求严管开荒,但是再严管也禁不住红了眼的棉农。

  所以在以前的荒地开完了,不少人的目光放在了沙漠里。

  他们认为农场现在在沙漠里做的风生水起的,他们应该也可以。

  农场的开荒没有什么秘密,就是翻耕施有机肥,都能看得到。

  他们也学着这样开荒,然后浇水播种,但是没有一家的棉花能发芽长出来的。

  既然能去沙漠开荒的棉农都算是有钱的人,前两年整个百八十万的大有人在,他们通过关系网也找到农场来,找人问,也有蹲在地边看如何管理的。

  但是都没看出个明白来,他们开的地最低也得二百亩起,种上的成本每亩在一千左右,二百亩就是二十万的本钱,很多都是头茬没有出,又接着种了第二茬,这成本就到了一千五一上了。

  可以说只要是在沙漠开荒想中棉花的都赔了钱。

  其实他们算是在农民里的佼佼者,但是目光短浅,光看眼前暴利,而不知道农业最重要的是种子,他们根本不知培育种子。

  所以到了今年,在沙漠边缘撂荒的地又不少,但是有人建议,农场把那些地利用起来,免了自己开荒和羊粪的成本了。

  这个建议让李给否决了,那些撂荒地看上去挺可惜的,但要是农场现在去收了,肯定会被他们赖上,还不如等一年,让风沙把他们的地埋了,到时再去开出来,粪料还在地里,不会浪费。

  这样做虽然整体算是浪费,但是沾那便宜也是个大麻烦,李可不想天天的去弄那些事。

  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证明,集团的核心到底是在哪里,不是在某一个人的身上,而是在掌握的农业技术。

  这也是小古丽以后要去努力的目标,所以说那些所谓的专家,真的还不如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姑娘看的准,知道集团的核心所在。

  这一瞬间,李想了很多。

  宴会场布置也到了尾声,那个指挥的小伙,这会才空闲下来,看到他跟身边的一个姑娘说了一句话,才往这边走过来。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