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三章 大师(上)_一品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大家都认识到儒学式微,却又不知该如何补救的时代。在这时,为了重新构造起一套管用的思想体系,读书人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早就把汉儒批得一文不值,甚至许多人都在怀疑先贤,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

  饶是如此,陈恪抛出此惊人之言,还是吓坏了满堂百官,这是一种世界观的崩塌啊……

  《尚书》是一本记载虞、夏、商、周四代皇室文献的书,关于三代最原始的资料,都是出自于《尚书》。大臣们言必称三代,事必奉尧舜,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势了。现在陈恪却说,《尚书》是伪书。你叫百官怎么接受?

  要不是他之前证明了《金縢》系伪作,只怕大臣们早就群起而攻之了,但此刻,大家都沉默了,必须要等他说出理由……

  “爱卿,寡人是不是听错了?”赵祯笑笑道:“你说《尚书》也是后人伪作?”

  “是。”陈恪点点头,正色道:“至圣先师所作的《尚书》,已经被秦始皇烧掉了。后来幸存的版本也已经失传了。”

  他便将自己的理由,一条条道来……

  其实陈恪今天,之所以敢屡屡语出惊人,皆是站在后世巨人的肩膀上。之前对《金縢》之文的考证是这样,对《尚书》真伪的辨析,也是如此。

  在儒家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其真本在秦代焚烧诗书,以及秦末的战火而亡佚了。西汉初年,曾在秦朝担任过博士的伏生,传出一个《尚书》残本,先是流传于齐鲁民间,文帝时由晁错笔录,带回朝廷。因为这本书,是晁错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故而被称为今文《尚书》。

  不久,鲁恭王刘余为了扩建宫殿,强拆孔子老宅,从墙里发现一部竹简,经孔子后代孔安国辨认,发现是用古文字写的《尚书》,故而被称为古文《尚书》。自此之后,这两个版本的《尚书》,究竟哪个是先秦的真本呢?复杂的争端就此开始了。

  在西汉,相信今文《尚书》的人,占绝对优势,但到了东汉,形势发生逆转,经过郑玄等经学大师的倡导,古文尚书日趋风行,今文《尚书》却显得黯淡无光了。到汉末魏初,古文派郑玄的《尚书注》,不仅立于学官,而且风靡一时,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则由于失势而流传日少,到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就彻底失传了。

  不久,又出现了一部标榜为孔安国真本的伪古文《尚书》。这部伪书,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和郑注《尚书》并行的地位,而且越来越得势,排挤了郑注《尚书》。渐渐地东汉以来的古文《尚书》也失传了。

  换言之,不管到底古文《尚书》是真,还是今文《尚书》是真,到了三国时期,都已经失传了……

  那部成功上位的伪书,是东晋时,一个叫梅赜的史官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