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疾统论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五轮八廓盖本诸此。)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阴阳合传而精明也。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目者宗筋之所聚。上液之道也。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气脱者。目不明。目外决于面者。为锐。(属少阳。)近鼻上为内。上为外。(属太阳。)下为内。(属阳明。)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邪客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始。

  东垣曰。经云。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又云。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故脾胃虚弱。心火大盛。则百脉沸胜。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目者血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及因邪气所并。而损其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

  子和云。目不因火则不病。如气轮变赤。火乘肺也。肉轮赤肿。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医。火乘肝与肾也。赤脉贯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内经云。热胜则肿。治火之法。在药则咸寒。吐之下之。在针则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血之翳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肿者可使立消。惟小儿不可刺囟会。为肉分浅薄。恐伤其骨。然小儿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内经云。血实者宜决之。又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如雀目不能夜视。及内障。暴怒大忧之所致也。皆禁出血。止宜补肝养肾。目暴肿。隐涩难开者。以三棱针刺前顶百会穴。出血大妙。宜浅勿深。深则伤骨。惟后顶强间脑户风府四穴。不可轻用针灸。以多忌犯故也。目忽盲不见物。此相火也。太阳阳明气血俱盛。乃刺其鼻中攒竹穴与顶前五穴。大出血立明。他经出血。其病转剧。故曰。刺太阳阳明则目愈明。刺少阳阳明则目愈昏。近世有以光明草于上下胞打出血丝。往往获效。即三棱针刺血之法。惟可施之于有余暴发耳。

  外障属风热上壅。上下胞肉。蓓蕾磨荡其睛。久之生翳蔽其睛明。当消风散热。外用点药退之。内障属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