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云。疟先寒而后热者。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先热而后寒者。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

  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故命曰瘅疟。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汗出。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凡治疟先发时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金匮云。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

  疟之寒热更作。因阴阳之气互为争并。若阴衰离绝其阳。而阳亦不并之阴。故阳独发。但热而已。其少气烦冤者。肺主气。肺受火抑故也。手足热者。阳主四肢。阳盛则四肢热也。欲呕者。火邪上冲。胃气逆也。内藏于心者。阳盛则火气内藏。而外舍分肉之间也。消烁肌肉者。火盛则肌肉烁也。此条合后条温疟观之。亦可以白虎汤治瘅疟也。

  白虎专于退热。其分肉四肢。内属脾胃。非切于所舍者乎。又泻肺火。非救其少气烦冤者乎。设其别有兼证。岂不可推加桂之例而加别药乎。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内经言温疟先热后寒。仲景言温疟则但热不寒。有似瘅疟而实不同也。瘅疟两阳合邪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