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肿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云。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

  三阴结。谓之水。

  平治权衡。去菀陈。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开鬼门。洁净府。精已时复。五阳已布。

  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此言土虚不能制水之病。平治权衡者。使阴阳各得其平也。菀者积也。陈者久也。者腐也。

  阴阳平治。水气自去。微动四极者。运动四肢也。温则水气易行。故须温衣。不拘隧穴。名曰缪刺。腠理谓之鬼门。膀胱谓之净府。开者发汗也。洁者渗利也。阳气既和。阴精时复。由是五阳宣布。阴水尽涤。精血自生。形肉自盛。骨肉与衣相保。大气平矣。金匮云。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风水者。肾本属水。因风而水积也。经云。并浮为风水。传为肿。又曰。肾风者。面然壅。害于言。不能正偃。正偃则咳。名曰风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肿。今止言外证骨节疼痛恶风。不言肿。脱文也。肾外合于骨。水则病骨。肝外合于筋。风则筋束关节。故骨节痛。脉浮恶风者。知其风水之在外也。皮水者。皮肤肿是也。盖肺主气以行营卫。外合皮毛。皮毛病甚则肺气郁。当发其汗。散皮毛之邪。外气通而郁解矣。正水者。肾经之水自病也。经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成病。上下溢于皮肤。

  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标本俱病也。石水者。乃水积小腹胞内。坚满如石。经曰。阴阳结邪。阴多阳少名石水。又曰。肾肝并沉为石水。水积胞内。下从足少阴。故不发喘。黄汗者。病水身黄。汗出如柏汁。由阳明胃热。故见色于外。今之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者。正属足阳明经脉之证也。热久在肌肉。故化痈脓。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水主肾病。肾脉本沉。以其肝木过盛。火热生风。水势乘风上涌。所以风水之脉反浮也。素问云。肾肝并浮为风水。盖肾肝同处。肾为阴主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