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门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匮蜀漆散治牝疟多寒。

  蜀漆(即常山苗。)云母(烧二昼夜。)龙骨(熬。等分。)

  上杵为散。发前以浆水调半钱。(即酸浆。浆水散下)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按蜀漆性升。上涌顽痰最速。云母性温。开发阴邪最猛。二味相需。较之常山、阳起石更捷。又恐涌泄太过。即以龙骨敛固其津。仍取龙性纯阳。同气相求。佐上药以发越阴分伏匿之邪。则牝疟之寒自已。与桂枝龙骨牡蛎汤、火逆汤之义不殊。其外台牡蛎汤。用吐蛎、蜀漆、麻黄、甘草四味。药虽异而功用则同。盖蜀漆得云母。则温散顽痰于内。蜀漆得麻黄。则温散寒邪于外。亦恐发泄太过。即以牡蛎收敛阴津。仍取其性入阴。有软坚散结之功也。用甘草者。令以协和中外。则胃气有权。方得振祛邪作汗之力耳。

  达原饮治疫疟壮热。多汗而渴。

  黄芩(一钱五分。)甘草(炙。一钱)白芍(一钱)知母(二钱)浓朴(一钱)槟榔(二钱)草果(一钱)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擘)

  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或问疫邪初犯募原。吴又可以达原饮为主方。详方中槟榔、草果、浓朴。俱属清理肠胃之品。知母直泻少阴邪热。与募原何预而用之。答曰。募原虽附躯壳。贴近于里。为经络脏腑之交界。况湿土之邪。从窍而入。以类横连。未有不入犯中土者。所以清理肠胃为先。非若伤寒传次。表证未罢。误用里药。则有结胸传里之变。即尚未离表。但须姜、枣。佐芩、芍、甘草以和解之。若见少阳阳明太阳。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开泄之。

  设里气不通。势必盘错于中而内陷。则加大黄以攻下之。又可专工瘟疫。历治有年。故立此为初犯募原之主方。其殿后则有白虎、凉膈为鼎足之任。以此推原。其他变证。则三黄双解、清热解毒、人中黄丸等方。可默识其微。而用之必当矣。余尝以此治疫疟、时疟。靡不应手获效。总借以分解中外寒热诸邪之力耳。

  何首乌散治疟积滞去后。寒热不止。至夜尤甚。

  生何首乌(五钱。碎)青皮陈皮甘草(炙。各一钱)生姜(七片)大枣(三枚。擘)

  水煎。露一宿。侵晨热服。多汗而渴。加知母、乌梅。虚人腹痛。加人参、浓朴、木香。

  七宝饮治一切实疟。服调理药不止。

  浓朴常山(醋炒。)槟榔陈皮青皮草果(各一钱。)甘草(炙。七分)生姜(七片)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侵晨热服。(一方。多半夏一钱。大枣一枚。)

  常山饮治疟发晡时。至夜数不止。脉实邪盛者。

  常山(醋炒)槟榔青皮(炒)甘草当归(各一钱)穿山甲(八分。世本。作木通。)黑豆(四十粒)生姜(七片)

  水酒各半煎。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