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痛胃脘痛(心疝、心瘥)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灵枢云。邪在心则心痛。喜悲时眩仆。(此言胞络受邪。在腑不在脏也。)手少阴之脉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此言别络受邪。在络不在经也。)厥心痛。与背相控。善。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腹胀胸满。心痛尤甚。胃心痛也。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五脏之滞。皆为心病肾心痛者。多由阴火上冲之故。胃心痛者。多由停滞。脾心痛者。多由寒逆中焦。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肺心痛者。多由上焦不清。病在气分。若知其在气则顺之。在血则行之。郁则开之。滞则通之。火多实。则或散或清之。寒多虚。则或温或补之。必真心痛者。乃不可治。否则但得其本。则必随手而应也。

  金匮云。九痛丸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

  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仲景于胸痹后附此方。治九种心痛。以其久着之邪不同暴病。故药则加峻。而汤改为丸。取缓攻不取急荡也。九种心痛。乃久客之剧证。即肾水乘心。香港脚攻心等别名也。痛久血瘀。阴邪团结。故用参、附温气散邪。药中加生野狼芽、巴豆、吴茱萸驱之使从阴窍而出。以其邪据胃中。结成坚垒。非直捣其巢。终不去也。后人心痛分为九种。曰饮。曰食。曰气。曰血。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虽祖此义。而实未详内经金匮之旨也。

  论曰。诸心痛者。皆手少阴厥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上自汗。其脉洪大。知为热也。先宜越婢汤汗之。次用金铃子散清之。有火实心痛者。因受时气。卒然发痛。大便或秘。久而注闷。心腹高起。按之愈痛。不能饮食。急以凉膈散利之。不应。为食积痰饮留结也。煮黄丸、水煮金花丸选用。有寒厥心痛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或大便利而不渴。气力微弱。其脉沉细。急以术附汤温之。寒厥暴病非久病也。朝发夕死。当急救之。久痛非寒。暴痛非热。不可不察。凡言心痛。都属胃脘。丹溪云。外受寒者。当温散。内受寒者。当温利。病久属郁。郁则热。用山栀为热药之向导。必佐以生姜汁。多用台芎开之。或二陈加川芎、苍术。倍加姜汁炒山栀。如痛甚者。加炮姜。为从治之法也。外吸凉风。内伤冷物。寒客于胃。则卒然而痛。二陈加草豆菀、干姜、吴茱萸。日久发热。加姜汁炒川连、山栀。心腹绞痛如刺。两胁胀满。千金高良姜汤。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