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痢_余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经云。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贼风不云实邪。而言虚邪者。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也。设阳气充盛。虽有贼邪。莫能为害也。起居不时者。非特劳役失宜。而饮食失节。亦在其中矣。阳受之则入六腑者。言六腑之经气受邪于外则营卫气塞。而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者。邪并于气之象也。阴受之则入五脏者。言五脏之神气受伤于内则水谷不能克运。留于肠胃而腹满飧泄也。久为肠者。言脏气久滞。不能统运津液。乃至移于二肠而为积崩迫。此则阴气受伤所致也。肠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

  肠为肠胃受病。不当更见表热。表热则内外俱困。阳无所根据。故云热则死。寒则生耳。

  肠?下白沫。脉沉则生。浮则死。

  肠?下白沫。为里气不守。反见脉浮。中宫无主。安得不死。肠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者生。肠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弦涩者死。

  以藏期之。

  悬绝弦涩。皆气血殆尽之脉。故主死。滑大为邪实可攻之象。故主生。

  脾脉外鼓沉。为肠。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易治。

  脾脉外鼓沉。言气口脉盛。而按之有力。虽久可治。肝脉小缓。谓人迎缓而不大。无客邪乘脾之候。故易治。

  肾脉小搏沉。为肠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

  肾脉小搏沉而乏阳和之气。且见血温身热。为真阴下脱。故死。心肝亦下血。即前外鼓沉及小缓之脉证。以脾为心之子。心为肝之子。故二脏同病者可治。若见脉小沉涩。为营血内竭。加以血温身热。不出七日必死也。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死。不可治。

  土衰不能制水。先后天脾胃俱败也。

  阴阳虚。肠。死。

  阴虚则血温身热。阳虚则支冷不食。

  泄而脱血。脉实。皆曰难治。

  下脱而见脉实。脉证相反。纯属邪气用事。故为难治。

  仲景云。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

  手足、不仁。下痢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下痢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令自愈。下痢脉数。有微热。汗出令自愈。设脉紧为未解。下痢脉数而渴者。命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下痢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下痢气者。当利其小便。下痢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下痢清谷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