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7、平康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赵金玉没什么心情,日日想着平凉的种种,如今虽然荣服加身,可内心却总是感觉无边的孤独。逛不了几步,便就回府发呆。

  安郡王不让他轻易出坊,让他多读读书,写写字。赵金玉也懒得管赵末的事,只每日清晨、傍晚请安,便就呆在屋子里往平凉写信。

  信中只说长安的好,说安郡王对自己、对琳儿的好。说了静思堂的事,说琳儿不喜上学读书,安郡王便给她布置了一座小院,院内种些花花草草,让怂娃他们陪着一起玩。安郡王说,等琳儿再大一些,会请大内的女官教些礼仪、刺绣女红之类的。许是日后也能找个门当户对的夫家,算是有一条不错的康庄大道。

  写着写着,赵金玉笑了起来。

  也就只有往平凉写信时,他才能感觉到心里一阵温暖。可是随着最后一笔落下,信写完了,赵金玉又叹了一口气。

  坐在窗前良久,呆呆地望着天上飞过的乌鸦。末了,他把写好的信纸仔细地折好,再从柜子里拿出一只木盒,打开,把它放了进去。

  木盒里整齐地铺摆着这几个月写下的家信,它们都寄不出去。

  赵末没说原委,但写过的信都必须给他过目,只有他同意了之后,这些信件才能发往平凉。

  赵金玉信中并无不妥,并不理解这般做法,只是他听赵正的话,安郡王说不能做的事,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平凉如今被安郡王带上了一条战战兢兢的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世子,郡王有请。”门外小厮忽然小声唤道。

  “就来!”

  赵金玉收拾好了信纸,又将木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回了柜子里。整了整身上的衣裳,出得门来。小厮在前领路,两个侍女跟随左右,赵金玉穿过后堂,直到了前厅。

  厅中今日似乎有客,两个别府家丁正在厅外候着。见了赵金玉,下人们连忙施礼。赵金玉学会了摆谱,看也没看二人,径直上了台阶,进门而去。

  “阿爷!”

  赵金玉对着主位上坐着的赵末拱手,却听一旁有人哈哈大笑起来。

  “世子相貌堂堂,安郡王眼光独到啊!”

  赵金玉侧头看去,只见客座上坐着一个年约四十,身着三品官袍之人。

  “这是门下省郑西元郑侍中,金玉,喊郑公。”赵末捻着胡须,依旧是一身白色袍子,盘腿坐在案边,头上插着一根朴素的玉簪。

  郑西元连忙摆手道:“别别别,在安郡王面前,我可不敢称公!”

  “郑相!”赵金玉躬身行了大礼,坐着的郑西元连忙点头,“世子客气了,你也别叫我郑相。早年间在陇右,我可是安郡王帐下的司曹,你喊我一声叔父,我都占了安郡王的便宜。哈哈哈哈……”

  “……”赵金玉看了看赵末,赵末不置可否,直顾低头喝茶。

  赵金玉清了清嗓子,重新拜礼:“郑叔父!”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