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来,把这个三字变成丰字!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山南麓,龟兹以北。

  自有汉以来,龟兹重镇莫不是重要的商路节点。自中土往西运输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经河西走廊、伊州、焉耆、龟兹、疏勒到葱岭,再传入更西边的波斯大食。自西方运来的铁、铜、珠宝、玛瑙也由此路进入中原。自古丝绸之路分北、中、南三线,走中路过龟兹,是最经济的选择。

  是以,重镇龟兹人种各异,经济曾经在安西也最为发达。不过自赖以生存的计式水改道往南三百里后,龟兹也渐渐地被黄沙侵蚀掩盖,单单依靠天山而下的雪水灌溉,既不成规模,流域也不宜耕种。绿洲上的树木虽然葱郁,但都是一些耐旱的品种,沙柳和红柳常见,芦苇却是消失在龟兹人的历史书中。

  赵正要重建都护府,龟兹是中心。要把龟兹建得像模像样,第一个问题就是引水,缩减戈壁滩面积,让绿洲扩张,变得更容易居住。其次,才是解决耕种问题。

  其实抛却南面的大漠来说,龟兹的环境与凉州有些想象,具体来说,是与平凉更像。平凉一年下不了几次雨,靠的也都是山泉和雪水灌溉,龟兹如是。

  但不同的是,龟兹没有大通河。而想要开凿一条灌溉渠,赵正面临的是两方面的困难。一是这条渠从哪开,总不能从南面大漠三百里外的计式水中引渠,他又不是疯子。第二个难题是,就算他脑子搭铁,义无反顾地去开一条三百里的灌溉渠,而且还让他开成了,那这三百里的运水路程,高温便就足够渠水蒸发,得不偿失。

  安西这鬼地方,一年能下四百毫升雨,但蒸发量超过两千毫升。是以水不能聚,聚水亦不能长流,湖泊经年累月没有足够的活水注入,要么蒸发干涸,要么成了齁咸的死水。戈壁滩上到处都是这般一块盐渍一块盐渍的干地,那都是曾经湖泊水流的痕迹,他们没能扛住岁月的侵蚀,逐渐变成了这般满眼风沙的荒凉。

  这地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全龟兹人民,便就龟缩在有雪山融水成渠之处,粮田也都分布在龟兹城东的一些星星点点的地方,让人看得捉急。

  赵正亲自去调研过一些绿洲,有些地方就几根光秃秃的树干子,连草都不剩几棵。可他往下挖了十数尺,却仍旧能挖出水来,你说缺水吧,地下水又发达,说他不缺水吧,人都养不活。

  最后赵正实在没办法,把目光投向了天山。

  龟兹往南,是沙漠,龟兹往北去天山,绿洲多,可以改造。但是改造的成本便是,他需要一条能用来灌溉的渠。有了这条渠,他就能招揽更多的人回到安西,为了他赵正,也为了安西的未来,在绿洲上开垦出万顷粮田。

  这回是一睁眼,八万余人嗷嗷待哺。

  趁着吐蕃人还没回信,罕拿和朗多秦带着右武卫陪着百姓们开始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