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6、是对是错且不论,当靶子却不行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军政两手抓的局面,朝堂若是不加以控制,将来便是尾大不掉。

  景中年间的叛乱,使得世家子弟大批死于屠刀战火。朝堂能压制各州各道的力量大为削弱。大唐如今广开仕途,广纳贤士,可以预见在将来的不久,新锐文官力量将成为朝堂中坚,基本能与武官集团达成平衡的局面。有他们制约、监督,朝廷也能及时掌握各处情况,为圣人治国奠定一个良好的循环基础。

  但在赵正看来,郑西元的愿望未免过于美好,显得太单相思了一些。

  各藩镇节度使的权利原本就是皇帝授予。随着局势的稳定,人口的复兴,他们在藩镇、军镇上的扩充,那是大势所趋。大唐边患四起,强大的边军才能维护中央的稳定。区区文官就想要平衡左右,没有圣人的支持何其艰难。不是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而是圣人需要强大的边军。

  是个人都知道,边军太过强大,会威胁中央政权。但外部环境的恶化,又将边军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便是饮鸩止渴。想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超高的智慧和手段,但谁又能保证,每一任圣人,每一任首辅,能有这样的能力?

  如郑西元这般,想要在朝堂上压制武官,没到四海升平、海晏河清的局面,在赵正看来有个卵用!此事其实说来话长,但最终的软肋却在于中央腹地过于虚弱,东南西北各镇只要有叛乱,便能长驱直入。要不然,历史上的大唐王朝国都六陷,天子九出?

  如出一辙。

  想要避免,除非削藩,架空边州都督职权。但若是这样做,大唐各边又难以为继。说来说去,这始终是一个难解之题,没有数十年的努力,想都不要想,而且极其容易陷入内战。

  赵正对照着唐宋明清的历史,一时想起了许多,心想郑西元看上去也不是一个能摆平眼下局面的主儿,自己还是不要蹚浑水瞎掺和。这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到底还是要边走边看。目前自己实力不算弱,一旦被郑西元搞得朝堂生变,以凉王手握的河陇兵权,加上安西的赵吉利、北庭的乞力柔然、漠北的胡咄度,立于不败之地还是可能的。

  “元良……”赵金玉一边走着,一边听身边没了声音。回头一看,只见赵正神游太虚,不知在想些什么。

  赵正回过神来,“怎么了?”

  “你在想甚呢!?”

  赵正摆了摆手,脸上露着诡异的笑,“没,都是一些镜花水月,莫名其妙的东西。”

  赵金玉有些欲言又止,赵正看着他,说道:“我看你这一脸便秘的模样,定是没憋什么好屁。有什么需要阿兄帮你解惑的?只管说来。”

  赵金玉“嗤”一下笑出了声来,摇摇头,说道:“元良这般说话,就让我想起了在平凉之时。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岳丈如今考虑,想让你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