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1、啥也不说了,我先骂为敬!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须走一百七十里。遑论自河陇各太平仓调粮,夫役运粮路途,便就吃干抹净了。送往前线的,还能剩下几何?臣认为,此战不宜长久,更不可愈年而论。俗话说见好就收,眼下遣使谈和才是正途!”

  “臣附议!”

  “臣亦附议!既是收复了吐谷浑,便教那慕容氏莫要在凉州凭白造饭了,早日复入吐谷浑,让他带着吐谷浑人去与吐蕃争个长短吧!”

  “是啊,陛下!魏王此次南征几乎掏光了家底,若是万一有个闪失,以何抵挡吐蕃大军进犯?”

  ……

  兴庆帝抚胸靠桉,听着文官们喋喋不休,眼神里已有些不耐烦了。行军打仗之事,哪有什么一帆风顺的道理,更何况山高路远的当拉山。与吐蕃一战,是大唐必打的,而且必须大胜的一战。为此,各道调拨粮草,征调民夫随时驰援河陇,也是兴庆帝眼下在办的头等大事。

  赵正说与吐蕃作战,不能一蹴而就,须得缓缓图之。一来是因为过了当拉山,地势陡升,与大唐来说,行军作战两不利。这一说法在柏海之战就能初窥端倪。就算金阿贵率军在吐谷浑祁连山适应了数个月之久,但在战场上,仍旧相当吃力。反观吐蕃勇桂,虽因守土守国悍不畏死,但其实地利才是占了绝大部分的便宜。若是想适应吐蕃的地势,须得有充足的时间。二来,归功于太平仓的建立,军粮调度已不可同日而语。建有太平仓的各道,自水陆两路正源源不断地向河陇运输粮食,数量已超百万旦。这在往前五十年当中,是不可想象的。

  这一仗,打个两年,大唐还是打得起的。

  吐蕃是心腹大患,若是不一次把他打趴下,往后的日子,恐怕要尾大不掉。吐蕃老王归西,新王达布人缘极好,也是个能忍辱负重的角色。这种人非常难对付,万一等他缓过劲来了,不知又会有怎样的噩耗等着这叽叽喳喳的朝廷。

  兴庆帝内里早有思量,就算要谈和,也不是眼下。就算要谈和,也不是大唐遣使去主动找蕃人理会。他的目光自朝中文武间扫过,一个一个,过了一眼。却勐然发觉,这朝堂上不知何时,竟是被一群新鲜面孔所占据。而在人群当中的武将,也一个个的都低着头不吭声。

  是了!

  这是郑西元新政闹的。他说武将该干武将的活,能领军的去领军,能打仗的去打仗。朝中议事,有几个代表就行了。

  朝中大多数武将,被填充去了剑南那个无底洞。如今兵部几个司,都是文官把持。兵部两个侍郎,也都垂垂老矣。而当年随他南征北战的功勋军贵们,也早已澹离朝堂,要么撒手人寰不在人世,要么告老还乡享清福去了。

  兴庆帝有些失望地收回了目光,却发觉武官的行列中好像多了一个人。

  赵正破天荒地穿上了朝服,端端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