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5、探索一番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知将领,不知圣人的局面。此弊端,往往藏于后日,眼下若不重视,那便是动摇国本的天大祸事!陛下,臣请陛下三思。”

  “王靖王相公!”郑西元断然喝道:“王相这说的是谁?如今四边将领,除去安西赵吉利,河陇魏王、剑南徐王都乃圣人嫡子。河北琅琊侯康陆,更得圣恩,王相这么说话,却不怕他人参你一个毁谤和污蔑?”

  “郑相何必动怒!朝中议事,原本就是解决当下难题,着眼长远隐患。若同朝都是一个声音,那这相阁组起又有何意义?郑相虽为朝堂首辅,不过是替圣人执笔而已,难不成眼中并无圣人,当真想要将朝堂摆布成一言堂不成?”

  “你这……”郑西元没料到一向善于和稀泥的王渠让他爹如此刚硬,竟是当面说出此等难听的话来,想来这新军制他是真的反对,于是一张脸顿时有些挂不住了,“王相这话,却是让某大开眼界。新军制尚未议定,正交由圣人裁夺,成与不成,又不是我郑西元一人说的算,何来一言堂此等恶毒结论?王相口无遮拦,可是将圣人放在眼里……”

  “你这是交由圣人裁夺?”渠国公当仁不让,回敬道:“你三番四次上书,圣人一日未决,你便一日不能消停。你这是请圣人裁决,还是想要逼宫?我就是买头猪,我也得问问价钱,货比三家!何况是关系到大唐生死的军制问题?不能缓缓,等上些时日?相阁众同僚都齐整了,这事再说,不是更合规矩么?”

  “够了!”

  兴庆帝也觉得这朝堂上火药味太过浓烈,不过就是一个新军制而已,哪里用得上脸红脖子粗地争吵地如此激烈,就差两人当场跳脚骂娘。

  偌大的一个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看热闹的朝臣们,此时一个个都低着脑袋不敢吭声,他们是没想到,郑相的军策桉会让王相如此反弹,细细一想,他家也并无兵权,不牵扯自身利益才是。再一想,不对,王家不是还有个二郎,跟在魏王身边吗?

  难道是魏王对新军制不喜?那也不对啊,魏王用这套用得挺熟,而且这军制表统共也才上呈没有几日,魏王怎能知情?

  是了!

  这两位宰执之间,总是有个借口爆发情绪。郑西元执掌相阁之后,朝中反对声音渐小。王相终日被他打压,还被他找了个怼天怼地的赵元良为左,那在尚书省的日子,王相简直是糟心地不能再糟心了,此时算是找了个借口,宣泄出来而已。他也许并不是因为真的反对新军制,就单纯地想要找个存在感。

  赵金玉看看左右,又看了看两个争得脸色通红的长辈,见时机成熟,便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有个折中的办法!”

  兴庆帝心中其实也有一杆秤,他是带兵打仗的人,他懂得募兵制的好处。而对于渠国公所言,他也觉得没那般严重。只要四边稳,朝局就稳。而如今大唐的四边,两个皇子,一个皇室养子,另一个远在安西,是魏王与赵元良的嫡系,赵元良在朝中,那赵吉利便不敢造次。此时保险在手,其余地方若有乱子,并不足为虑。心中便更加偏向改革军制。只是没想到,王靖他竟是如此反对,相阁若是有分歧,这需要尚书省来执行的政令就难以下推。此时要做决断,还不能执意偏袒,必须得让王靖服软,否则这平衡掌握不好,确也容易造成往后的一言堂格局。

  见赵金玉开口,圣人便看了过去,“安国公有何良策,不妨直说。只消不让朝堂如此剑拔弩张,朕记你一功!”

  赵金玉摇头拱手,“为朝堂、为圣人解忧,乃臣本分,臣当义不容辞!既然新军策如此难以决断,想来也是因为渠国公有所担忧。郑相为国计量,也确是拳拳之心。臣想,不若就在长安,天子脚下,事先探索一番。凡事皆有利弊,若利大于弊,想来王相也会仔细考量……”

  郑西元与渠国公同时看了一眼赵金玉。

  郑西元暗道,这什么意思?什么叫在长安探索一番?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