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9、移花接木,暗度陈仓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则一切尽在掌握。而且一旦郑西元首肯,那就正好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两个人,是一窝的。

  形势,便就变得单方面透明起来,也省去了许多猜度的力气。

  这事渠国公原本并不同意,因为龙武军毕竟有五千人,郑西元手里没有兵权还好说,他一旦掌握了龙武军的兵权,对于朝堂就更加危险。但今早赵正遣人来说,龙武军是圣人武装,其中盘根错节,又岂是他郑西元能一时半会能影响到的?而且太子在龙武军中的根基扎实,其中简单操作一番,就算高隆盛打着圣人的旗号想要轻易调动龙武军,也是不太容易的。渠国公始终认为赵正是在冒险,而且一旦有所失算,往后郑西元发难,那就是万劫不复。

  可如今无论怎么说,郑西元是绝不会坐视太子独大的。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拿太子的军权开刀。与其到时候被动,不如此时主动起来。俗话说将要取之,必先予之。而且以高隆盛之才,赵正谅他也成不了气候。

  只需防着这二人在龙武军内安插乱七八糟的对头,这事,尚书省尤其是兵部当首要监控。赵正在,这类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而且京畿新军的最终目的就是潼关,但潼关之地敏感,大军驻扎必须要有个名头。如今潼关守军不过半千,个别子关甚至空无一人。无论赵正此时身份如何,他的老底始终还在河陇。若他直接提议五千新军在潼关驻扎训练,那在朝中多少会引起强烈反弹,甚至还有人会拿他控制潼关是何居心来说话。

  是以他只能在渭水河南岸先施个障眼法,然后让渠国公出面弹劾反对。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两人斗嘴,互相拆台。能为他赵元良洗脱嫌疑,也能打消康陆、郑西元的猜忌。渭水南岸的军营眼看就要落成,此时放弃,郑西元大概也是要抱着看笑话的心态,而康陆,也许也会将戒心放到最低。

  此一来,既不打草惊蛇,也干脆利落,由圣人下旨,新军迁往潼关的理由就成立了……

  渠国公摇了摇头,赵元良这货真的成精了。

  赵元良让他呈上的蓝田大营、散关大营,圣人一定不会批准。因为在此二处驻军的弊端太过明显,朝廷若是在散关排兵布阵,必得要考虑剑南徐王的面子,也会让朝堂猜疑圣人的动机。这对圣人来说,是不愿意的。而蓝田,原本就有两千千牛卫,再驻五千,那离得近的淮西沛郡王又会如何想?沛郡王乃帝国肱骨,整个中原的护门罗汉,若是无必要,圣人绝不可能在淮西的脸上踹一脚。

  是以,只剩下了一个潼关。

  那为何不能是连接河陇的萧关?那不也是一座关城,也有现成的大营吗?

  还真不行。

  因为萧关是河陇军入关的必经之路,新军控制萧关,没办法掌握新军军权的郑西元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