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吃里扒外_大唐里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世道不稳,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去年起,家家户户就已经没有余粮了。今年夏秋两季,一亩地的地税就高达四十四升,加之户税、丁税、青苗地头税……零零总总,合一亩地交税七十余斤……”

  赵金玉翻了几页手里的簿子,交给了赵正,赵正看了一眼,念道:“赵老西家,四口人,田二亩九分,两季产粮五百零四斤,不分上田下田,共交税二百零五斤;赵大柱家,算上他婶,三口人,田二亩五分,两季产粮五百一十二斤,交税一百七十六斤;赵宽家,三口人,田二亩……宽叔十年前在安西打仗没了一条腿,他家产粮最低,三百三十四斤,交了一百四十斤税……还有……”

  赵正念着念着,就觉得念不下去了。

  仿佛有什么东西堵着了他的喉咙,想咳咳不出来,想咽咽不下去。

  赵金玉给他念的,都是那些有人饿死的人家,有些还灭了门。

  赵正虽然只饿了一天,但感同身受。

  他能从这身体里的记忆里看到后山上那只布满泥水的手,他甚至能感受到那只小手上传来的冰凉冰凉的触觉……

  妇人们的脸色慢慢地从激愤变成了同情,有人在窃窃私语。

  “怎么老宽家也饿死人了吗?”

  “不知道啊……”

  赵正把册子放在桌上,“吉利,柱子来了吗?”

  “来了,在等你呢!”赵吉利站在祠堂门口,招呼道:“都拉来了。”

  赵正点点头,对所有人做了个请的手势:“走,大家一起去看看!”

  众人不知道赵正要让他们看什么,但都不由自主地跟在了他的身后。出了祠堂门,只见赵大柱和两个半大小子正吃力地拖动着两辆板车。

  然后在祠堂前的晒谷场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赵大柱把自己的娘从板车上搬了下来。

  赵正和赵吉利上去搭手,几人在晒谷场上摆了一排还没有埋掉的尸体……

  “今年入冬……我们已经饿死了十四个人……”赵正站上了板车,举着火把,看着面前的父老乡亲,“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明天会死几个?后天又会死几个?我是里正,我才十八岁,可我现在连挖个坑的力气都没有了。那些半大的孩子,还有窝在被窝里不能动弹的老人怎么办?等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在你们面前,你们才甘心?良心呢?过得去吗?”

  “可谁家的粮食也不多啊!”人群里有人质疑,“我们如果不拿出粮食来,好歹省省能活些日子,可拿出来了,全村不得一起饿死吗?”

  赵金玉他娘孟氏跟着道:“我家里倒是还有几斤米糠,可全拿出来,也吃不了多久。别家就算了,赵老西家的田是我们平凉最好最肥的,不好好作,饿死了能怪谁?”

  “孟草花你少说两句能闲死你是咋了!?”赵吉利他娘姜氏站了出来,“一张嘴就蹦不出好词,喷的全是粪!老西他婆娘重病卧床都快两年了,两个丫头一个七岁,一个四岁,他一个人吃不饱还要伺候几亩地,什么怪谁?要怪就怪你这张臭嘴,平日里没遮拦地咒人家,你就是眼红……”

  “姜玉娥,你算老几?你敢编排老娘!?”

  “编排,我还抽你呢!”

  两个婆娘不由分说,揪着头发就打了起来。

  “娘……”赵吉利和赵金玉连忙抢步上去,弟兄两个一人拉一个,使了好大的力气才总算把她们分开。

  “丢人现眼!”赵金玉他爹一脸的嫌弃,走上来瞅了一眼他婆娘,转头对赵正说:“元良,我家里还有十来斤高粱面,米糠和麸皮也有一些,等我回去拢拢,晚点再给你送来……”

  说罢,便背着手,一摇一晃地离开了……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