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八章 混乱的建安三年_铸汉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太行山以西可以居高临下通过井陉的朝廷官军,还是重整旗鼓随时准备率领骑军跨过易水的公孙瓒,都不是袁绍可以轻松应付的了,袁绍陷入了打一头就被被另一头咬的困境。

  为了打破这个困境,袁绍一手策划了围而不攻的白马之围,试图以舆论压迫官军离开熟悉的地形,千里迢迢来到河南平原上决战。

  然而,袁绍这一次又被刘弋狠狠地打脸了,刘弋根本没有像他所想象那样,以步骑走洛阳至官渡,而是以纯粹的水军加上种种新的战争科技打破了袁绍的围城,成功接走了一城百姓,让袁绍在天下人面前颜面尽失。

  从此以后,谁都知道反对国贼袁绍的义士,无论离得多么遥远,都能得到朝廷的帮助。因此,袁绍的冀州和青州,民间的反对势力也开始变得蠢蠢欲动了起来。

  袁绍并非废物,他清楚地认知到了自己的战略困境,因此,袁绍开始了下一轮的筹划,这次他绝对不能被朝廷牵着鼻子走。

  袁绍的动作是如此明显,以至于接到了大量情报的刘弋,不得不慎之又慎地与群臣研判袁绍的下一步进攻方向。

  而在袁绍和刘弋都在互相筹备、试探,整个北方局势都处于暗流涌动之时,天下也变得愈发混乱了起来。

  建安三年的战端开启,没有任何意外,跟前两年一样,还是袁术搞出来的。

  骷髅王已经半截身子踏入棺材板了,还是贼心不死,以袁术现在的实力,别说对抗曹操,就是吕布、刘备,他都对付不了。

  所以,袁术盯上了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叛徒”孙策。

  袁术觉得孙策他应该还是能碰一碰的,毕竟只隔着一条江,而且孙策手里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这三个郡,都是人心未附,说不得能有机会。

  四月,袁术遣使私授印信与丹杨地方宗帅祖郎等人,使他们联合山越,偷袭孙策。祖郎屯踞于芜湖山中,联合山越,其势甚盛,孙策彻底平定了会稽郡严白虎之乱后,遂起兵进讨。不久,即平定宣城以东贼帅,孙策又亲自率军进攻祖郎,在陵阳大破其军,并生擒祖郎,孙策好言抚纳,祖郎投降。于是,孙策平定丹杨郡的叛乱。

  反正已经彻底撕破脸皮,孙策也不在乎什么背主不背主了,背主那么多次的吕布这不也活的好好地?于是孙策命令周瑜留守江东,亲自跨江到九江郡痛殴了袁术军一顿,当然他也不敢久留,在庐江郡的袁术军支援之前,就又撤回了江东。

  而此时的袁术,却面对着新的麻烦,也没心情搭理孙策了。

  ——之前背刺他的吕布重新打算跟袁术结盟了。

  这倒真不是吕布就喜欢反复横跳,事实上,这件事完全可以归咎在刘弋的头上。

  正是因为刘弋主导的“五刘同盟”落地,横跨了关中、并州、益州、荆州、扬州、徐州的庞大的,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形成,才让其余诸侯感到了巨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吕布的反应最为直接,他跟刘备虽然合作过一次,但本质上是面对之前袁术巨大压力的被迫妥协,现在情形逆转,刘备有了朝廷当靠山,曹操也是跟袁绍一伙的,吕布左思右想,他能和谁结盟?

  无非就是三个选择,第一,彻底归顺朝廷,加入刘氏阵营。大汉忠臣吕奉先觉得这件事可以考虑,但是现在朝廷离得太远,而曹操又离得太近,朝廷别说给他吕布帮助,就是刘备都得不到任何实质援助。

  第二,既然曹操是他的主要敌人,有着夺兖州之恨,那么曹操袁绍这一方他肯定不能投奔了,跟二袁之争的另一位主角,也是他刚刚背刺的袁术再次结盟,似乎不是不可以考虑的问题。

  第三,当然是跟江东孙策结盟,共同夹击袁术,双方瓜分了袁术在江北的地盘,也就是庐江郡和九江郡。

  吕布曾经一度想选择第三个选项,打算跟势头非常不错的孙策联手,先干掉袁术,向南发展地盘,然后再掉头对付曹操或刘备。

  然而曹操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曹操得知了吕布的异动后,先下手为强了。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