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1.前线吃瘪,后方,法共崛起_红色玛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所剩无几的力量。

  最后的西德,便是他们的最后利益了。

  要保存这样的力量,首先要做的就是保存自己的军事力量。

  因为阿道夫的原因,党卫军已经完全被他们给带偏,当然西德内部的nazi党也因为长刀之夜2.0的版本下覆灭了。

  如果再打下去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打赢这强大的苏联人,即使打赢了这一次,那么第二次呢?第三次呢?

  既然如此,那不如转攻为守,彻底缩壳吧。

  尽管龙德施泰德不愿意就这样放弃,但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德国压根就没有实力与苏联抗衡。

  他是军人,他只负责军事上的事情,会听从上级的安排。

  所以在上级决定退缩后,龙德施泰德纵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只能服从安排。

  于是乎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

  即将攻破b防线的德军,居然停下了进攻步伐,甚至还放弃了一些付出不少代价才拿下来的防区。

  而且不只有德国人,就连法国人也制止住了脚步,因为法国内部已经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动荡。

  一场,足以撼动整个国本的震动。

  那便是,法国的厌战情绪,达到了巅峰。

  “法国人,受够了战争了!”

  轰吵的政治局议会室内,一句中气十足的声音,如一滴火油落在热锅上,当即炸裂开来。

  这是现在的法国内部动荡,而引起这场动荡的,正是魏刚发回来的汇报。

  汇报中,充分写明了德国战役的艰难,还有法军的巨大伤亡。

  确实,在法国的特色资本土地改革下,城市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开始朝着城市内部不断涌入。

  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会催生人口的快速增长,所以这个时空的法国人口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然而人口的增长并不代表法国人会变得好战。

  其根本原因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和德国就是西线战场上的主角,英国算是小三。

  这场战争结束后造成了两个国家的不同风格。

  法国对胜利的骄傲和对战争残酷的恐惧。

  德国对失败的愤慨和对复仇主义的追求。

  两个国家的不同态度,最终塑造出两个国家人民对战争的不同看法。

  德国人民并不是渴望战争,但他们渴望改变现状,而阿道夫给他们传达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直接把‘改变现状’和‘战争入侵’捆绑在了一起。

  与之形成相反的则是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四分之三陆军都参加过残酷且漫长的凡尔登绞肉机战场。

  这场残酷的战争给法国士兵埋下了深深的阴影。

  因此法军变得很不积极,特别是德国战役是发生在德国本土上,而不是他们法国本土上,这就让法国人民更是拒绝参与进去。

  就跟甘末林和现在的魏刚所想的一样,伟大的法国男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