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序幕拉开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沙先生刚整理好一叠文稿,问道。

  仲浦先生从文章里回过神来,神色激动,赶忙递过报纸,沉声道:

  “白沙,先别说话,看看这篇文章!”

  白沙先生疑惑的接起报纸便看了起来,而仲浦先生却是在编辑部里走来走去,脑海里翻云覆雨,同时一个新颖的点子悄然而出。

  等到白沙先生看完后,才从重重的从嘴里吐出几个字来:我们有自产的大米了!

  语气激烈的白沙先生,惊奇的连着追问道:

  “仲浦,仲浦,你说皖之兄是如何做到的?短短时日,两部作品,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仲浦先生脸上带着笑容,闭着眼,享受的瘫坐在椅子上,蓦的说道:

  “他是汤皖之啊,能做到不稀奇!”

  随后不禁想起写《某日威胁论》的那段时间,既劳累辛酸,又乐在其中,窃喜道:

  “白沙,我们有救了,《新年轻》能活了!”

  白沙先生有些不理解,但是一听到《新年轻》有救,立刻喜悦至极,忙问:

  “仲浦,你说说,如何得救了?”

  仲浦先生站起来,估摸着一叠厚厚的稿纸,说道:

  “便是要借皖之兄的这一阵东风!”

  《无言的战斗》这部正在连载的作品,随着文言与白话的争论,已经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因为有较高的文学性,但同时又很容易理解,俗称接地气。

  所以能轻易被普罗大众接受,文学作品高高在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精神食粮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专属粮食。

  在首都,连着三期的连载,字数已经达到字,文中的故事情节已经开展开来,因为是以现实背景做依托,因此给读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

  而酒肆,茶楼里的专业读报人,也开始每天都读这篇连载,人们日常也开始讨论起这部作品,口口相传之下,知道的人越来越多。

  当这股风从首都吹到沪市,必然会再现首都火爆的场景,到时候,只需打着汤皖先生第二部白话文学作品的旗号,在《新年轻》上连载《某日威胁论》,定然能拉升整体销量。

  当仲浦先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白沙先生却陷入了沉默之中,一方面是《新年轻》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是不愿借他人之名。

  每刊发售量不到1000册,便意味着亏损,一旦没有了股东们的投入,《新年轻》的命运可想而知,久久思量之下,艰难的说道:

  “仲浦,还需事先得到皖之兄同意,方可!”

  “自然,想来皖之兄会同意的!”仲浦先生信誓旦旦道,不由得想起了在火车站分别的那一幕,俩人虽未明说,但精神层次,早已引为同路人。

  沪市是通俗的聚集地,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当《无言的战斗》传到沪市,立刻引起了这些通俗家的狂欢。

  鸳鸯蝴蝶派中有一青年笔名叫刘亦卿,他写的通

  请收藏:https://m.yoush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